第二十章 奖金制度的刺激(1 / 2)

有些事情,那可就是在异常巧合的情况下,接踵而至的。

当陈愿师兄抓着手里的信封,一脸戏谑的递给周正时,老周顿时觉得,他被侮辱了!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他甚至都能察觉到,陈愿脸上淡淡的嘲讽。

算了,懒得和那家伙计较。

阿q先生的精神胜利法,在这一刻,被他用到了极致。

摸着口袋里厚厚的小钱钱……

其实也不怎么厚,毕竟只有一期的稿费,再多,又能多到哪儿去?

飞快的跑回宿舍,关上门。

活脱脱的就像是那些地主老财一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打开保险箱,看看自己的财产一样。

摸出口袋里的毛爷爷,红红的,看起来,怎么这么喜庆呢。

嘿嘿!

要说新闻行业,那也真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潮流,99年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这么快就用上了。

数了数,整整六百块的大洋。

金钱的强烈冲击,让周正一时间有一种虎躯一震的冲动。

有人计算过,从两千年这会到后来他生活的那个时期,人民币的价值,应该是涨了六七倍左右。

平均下来也就是说,他一期小说,能挣到以后的3600块钱。

我去,难以想象啊!是不是。

光是报社那边给发的稿费,一月,他都能赚到十万块。

再放到年薪上,那也就是上百万的级别。

心酸的他,哪怕是后来混到古都时代传媒公司的副总裁,那一年的股份分成加工资,也就才两三百万。

可是,那是他打拼了十几年的成果啊!

这才回来几天的功夫,居然已经这么能赚钱了,光是想想,他手心就都是汗。

怎么说呢,他有些心慌,害怕活成后世自己最讨厌的那几种人。

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传媒行业,就像他提过的,陈愿从事的娱乐行业。

像什么天价片酬,罢演女艺人,甚至是耍大牌不合作,拿着钱不干活的破事,也是一扫一箩筐。

他们一部戏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挣。

当时就让上市公司的周总,很是不爽。凭什么老子这么努力,还是赚的没有他们多?

还有网络文学行业的那几位大佬,他们都已经不算是靠稿费生活。

仅仅是书籍出版一面,随随便便拿个几百万,那都和玩儿似的。

小说一火,版权一卖,再被影视化。个人的身价,那更是层层往上涨。

像后来比较火的三少和土豆,两人更是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通过他们个人的名气和威望,在行业内混的是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美滋滋的想着,他以后真的凑足了钱,个人的名望和人脉又达到了一定程度,搞出的《生活报》,肯定要加一个小说板块。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是不是?

他怎么说,以前也是个小说狂人,就算写不出这么经典的小说,不是还有凡人修仙,在后面等着嘛!

那本书怎么说也是集大成者,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讲,就是一件妥妥的吸粉工具。

“写书,我要开始玩命的写书!”

根据历史的时间节点,周正很清楚,留给他折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多一年,他必须拿出至少百万,才有可能在卧虎藏龙的京都,创办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报纸。

当真要这么搞的话,相关部门方面的打点,人员招募,以及内容方面的营销模式,这些都是需要他考虑。

现在这么赚钱,是不是,还是有些慢了?

周正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一简直是灵魂拷问!

随即,他目光一凝,开始奋笔疾书!

……

相比于以后严重萎缩的书报亭,这会的它,却正值巅峰时期。

有人曾戏称,90年代那会,要是能从那上头攀上点什么关系,弄几台座机,处在人流密集处。

光是坐在那翘着二郎腿,吃吃喝喝,收打电话的钱,都能比一般的工薪阶层要过得更舒服。

这事到了两千年,开始变化。

毕竟安装座机的费用虽然贵一些,但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东西慢慢已经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行业的兴衰,来源于人们的需求,而书报亭就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和后来那些开茶楼,却只为品味生活的土豪们不同,这时候的这东西,别看其貌不扬,那是真的不少挣钱。

小小几平米,一月上千块不成问道。

“叔,给我一份《青年周末》。”

人大校外的饭店一角,已经跑了第三个书报亭的杨尚,气喘吁吁的把钱递了过去。

“对不起啊小伙子,卖没了。明儿你赶早吧!”大爷打着瞌睡,连小窗户都没开。

“啥,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