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帝国的意志(2 / 2)

光绪中华 妖熊 3736 字 9个月前

但此次军事行动的政治影响是严重的,由于此次行动严重挑衅了中国当局当天的声明和警告,英国外交部门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在北京方面召见驻华公使严厉谴责之后,伍廷芳向英方通报了帝国的最新决策:为了捍卫亚太地区的和平,促使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在亚太地区的争端,维护北京和平会议既定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中华帝国皇帝陛下已经下令驻扎在马尼拉港的太平洋舰队扩大巡航范围到赤道线一带,希望双方能够恪守北京宣言的承诺,重新回到谈判桌前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是不得已的事情,也是卖给威廉二世的一个大面子,在英方获得生力军驰援后,德国人要么龟缩在港内不出来,要么就得出来挨打。无论如何,他们要么输掉士气,要么输掉战争,绝无幸免的可能。

而这正是大英帝国可怕的地方,他们的实力分摊在世界各地,也许从单个区域来讲可能会在单场战斗中输给某个新近崛起的强国,但是要讲到耗的能力,谁能耗的过他?

所以,只要两虎相争的格局对于帝国的利益有利,那么我就有义务要使这种格局延续下来,太早的分出胜负对于我来说,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这次让太平洋舰队强势介入两强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冲突,也是斟酌目前形势下做出的一个选择,一方面海军也许要在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的冲突中学到些东西,另一方面中方摇摆未定的立场也会让交战双方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克制。

德国方面当然对我的举动表示了欢迎,德国方面当天就发表声明,欢迎中国的和平立场,并声称德意志帝国爱好和平的立场并不会因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一两场海上冲突而改变,德国方面有诚意以任何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德国人正处于战术上的胜势后的战略上的劣势,他们需要时间来喘气,等待新的海上力量的补入,也许三五年后,才是彻底一劳永逸的解决亚太地区制海权问题的最佳时机。所以在我高调介入斡旋后,德国人很乖巧的抓住了这一根橄榄枝。

而德国的参谋部也显示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德国方面很快便传来了一份文件为两国工业界特别是军事工业界的合作做出指导意见,并且外交部也得到通知,威廉二世的亲弟,一向致力于海军事业的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将再次访华,并且在中国重点负责两国海军工业界的具体合作事宜。

虽然说海因里希亲王近年来在海军界的权力斗争中被涮下来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毕竟他的到来也显示了德皇陛下的决心,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而德国方面提出的在中国沿海的两个德方船厂,一个中方船厂旅顺厂以及增设中的东宁船厂,四厂之间成立一个中德双方人员比例为六比四的联合委员会,以协调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方面的差距,并且德方将在海因里希亲王到来的时候,向中方分享全部的任何中方感兴趣的资料。

德国人已经无需担心投资打水漂的问题了,相信他们之所以派出海因里希亲王常驻中国,也是因为觉得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中德之间的合作已经正式走向了台面,海因里希亲王的敏感身份也会让英国人正视中德之间的暧昧关系。

这是一个选择上的问题,事实上英德双方都知道,要中国人做出明确的表态,不拿出点真才实学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德国人这次真的拿了出来。

而英国方面在中方的高调声明发表之后,有些意外的沉默了一阵,稍晚些时候又再次重申了一次英国方面的立场,德国太平洋舰队这一破坏亚洲和平的因素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是大英帝国容忍范围以外的事情。但是考虑到亚洲地区的大国中国的意愿,英国方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与德国方面展开接触。

这份声明的潜台词似乎是说明中国的资格不够,也表达了英国一定程度的不悦。

但幸好的是,在太平洋舰队正式将巡航范围扩大到了赤道线之后,双方在亚洲地区的海军的确再没有太大的异动,令人不知道英国方面肚子里卖得什么药。

在这个时候,一个来自山西的消息让我眼前一亮,在英德双方理论上还处于交战中,我的斡旋工作有些陷入僵局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政治军事以外的力量——宗教。

山西学方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合作,使得山西建立了第一个民办的高等学校——山西大学堂,虽然李提摩太只是来自大英浸信会这一分支教会机构的人员,但是由于他在这数年中连续开辟了山东,山西,陕西和奉天四个中国本土教区,和新蜀,新湘两个中国海外国土教区,使得他对于教会事业的贡献极大,在欧洲宗教界也获得了盛誉和名声。

通过他,可以使宗教界人物了解到中国方面调停战争的意愿和苦衷,并使宗教力量稍稍介入一下两强的冲突,虽然不会有效的使战争的威胁解除,但是却有助于我推迟一触即发的战争的初衷目的。

于是在十一月底离宗教节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亲自召见了李提摩太,在感谢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后,正是向他提出了转述有关斡旋和平方面的要求。

虽然英国国王是个政教合一的领袖,但是教会势力对于政局的影响力也绝非一无是处,这其中的关节处,是看双方有没有和平的诚意,只要双方是碍于面子而不是其他才难以坐到谈判桌前,这种宗教势力的介入会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借口——特别是双方显然都需要时间来完成战略转变的情况下。

德国人的战略是两面开花,迫使英国不得不首尾兼顾,目前看来他们以傲视全球的本土军力来摆出防守姿态而在亚洲太平洋方向以新兴崛起势力来摆出挑战姿态,从而探测英国人的具体反应。而在清晰地了解到了英国人的具体反应后,德国人一定需要做出一定的转变,虽然争夺阳光下的领土对于德国人来说很重要,但是与欧洲利益比起来,这些地方都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与中国达成合作默契以后,德国人完全可以暂时不理会亚太地区的局势,只要保持一个实力年复一年增长的态势,就足以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最起码维持目前的优势。而可以将精力完全集中到欧洲方向,应对英国集中在欧洲的已经分散了的注意力。

而在英国方面,因为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并不处于一个战略的绝对优势,尽管吃了点亏,但是要立即改变这种态势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别是中国人将他们的海军强势介入到与德国的争端中后,英国必须在这里暂时的停下脚步,把精力集中回到欧洲本土来运作,并渐渐分化围绕在德国周围的势力,形成一个坚实的包围圈,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取得一个优势。

所以,在一个月之后,借着圣诞和新年到来的契机,英国人和德国人终于结束了其实早已结束了的战争状态,双方都没有提出让对方赔偿损失的要求,而只是在一场仪式性的会谈后愉快的各自宣布结束战争状态,两国恢复友好和和平。

谁都知道这种妥协都只是暂时的,双方正在积蓄着仇恨值,等待着这种仇恨在不远的将来迸发出最有力的冲击。

战争似乎在1904年的时候,远离了这个地球。但双方的老大不打,不代表不可以让小弟们先闹腾两场。

奥匈帝国这个德国最强大的盟友,已经将目光瞄上了波黑这个塞尔维亚视之为天然领土的地区,奥匈帝国在征询了德国方面的意见后,战争动员已经秘密的开始准备,他们并不知道在邻近的属于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地区,一场背后有着较多势力因素的民族独立运动正在展开。

这场名之为伊利里亚民族复兴运动的内部骚乱,将暂时把奥匈帝国的战争机器拉回来,但绝无可能改变奥匈帝国的既定政策,由于利益和民族的冲突,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土耳其这三个巴尔干地区的超级大国,将领着其他诸多小国,主演一场大戏,一直持续到全面战争爆发的那一天。

这正给了两个超级大国完成各自战略部署的时间和机会。

第二六五章帝国的意志在线阅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