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明治称藩(1 / 2)

光绪中华 妖熊 3908 字 9个月前

<!--go-->

第二四六章明治称藩

10月7日,在马肯森旅与前线的日军重兵防线鏖战的时候,兴登堡师突破东京东翼形同虚设的薄弱防线进入东京,兵锋直指皇宫。

而胡蒂尔旅则在旅属炮兵营及兴登堡加派的一个炮兵营的协助下,从后方向日军兵力高达三万人的重兵防线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东京皇宫被德军包围,在迅速获得了皇宫地区的控制权后,德军获得授权,可以自由对皇宫附近的任何怀疑为可疑人物的人开枪,四百余名自愿守卫皇宫守卫天皇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开枪打死。德军开始进攻皇宫,只是考虑到皇宫的特殊象征意义,兴登堡的部下们还是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攻击策略和烈度。

而城外的鏖战也进入尾声,马肯森的骑兵部队完成了与胡蒂尔旅的会合,反将日军残部留在了靠海的一侧,在海上陆上炮火的联合打击的威慑下,加之由于担心敌方突然消失的主力陆军部队随时可能发动的突袭,日军也不敢轻易的尝试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城外战事就陷入僵持。

双方自然是很快知道了皇宫那边的事情,日军随即发动了近乎自杀的冲锋战,在一轮轮的尸体倒下后,新的一轮轮冲锋又波浪般席卷而来。无奈之下,因为双方各有惨重死伤,马肯森少将下达了让路的命令,将日军万余人的残部放入城内。己方也随后跟入。

皇宫成为德意联军的囊中之物。

而西面的重要都城,数百年前炙手可热的日本之洛阳——京都,也在不设防的情况下落入幕府军之手。出乎事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野津道贯意料之外的,是中国军队的两个师兵力,似乎受到了什么压力,迅捷的从原路撤回到了海峡对岸的威瀛府。

这是日本外交界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在外交努力下撤军返回,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只是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有心情欢呼了。随着京都的失陷,京都以西的三分之一个本洲岛也将在最多一个月之内全部失陷,尽管也许还会有些反复,不过大局已定,国土面积再缩水三分之一那是一定的了。

更为糟糕的是东京皇宫周围,已经完全被德意联军控制,因为忌惮联军对天皇不利,所以回城的日军不敢太过迫近,只敢在外围徒劳的警戒。随即又是与追赶上来的德国一骑一步两个旅的兵力对峙作战,东京几乎乱的一塌糊涂。

一轮谈判展开,兴登堡将军坚持要将德国国旗插在皇宫的最高点以示德意志对日本的征服,他的私心在于在这次战争中建立前所未有的功勋,残酷的内城消耗战便在皇宫周围及包围圈外围展开了,日军京畿近卫部队最后的力量在援军未至之前,对进城的德意联军发动了令兴登堡都生出不忍之心的进攻。

泊在海岸上的战舰集群在此情况下别无选择,只得以无限制的炮击战来支持城内的陆军部队作战,东京这座近乎木制的城市一片火海。

德军的确是无从选择,城内的联军断了补给线,又在敌境内,如果不抓紧时间有效杀伤敌方兵力,此后的结局就很难说了。虽然他们当然有从城内杀出来的能力和机会,但对于总司令官兴登堡将军来说,这就与战败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东京的内城战在两天之内就没有停歇过。到了10月9日清晨德意联军完全控制东京城的时候,除了满街的尸体之外,他们的视线范围内看不见任何活着的日本士兵,在这两昼夜的防守战中,日军付出了一万多人的巨大伤亡数字,让兴登堡的第四师也陪葬了近四千多条德意志年轻的生命,终于在马肯森的骑步部队打穿日军的外围防线后,日军全体崩溃。

最后发现日军的中队长以上军官,百分之七十多是死于自杀,剩余是被击毙。兴登堡这才理解了日本这个天皇在日本军人心目中的巨大精神作用。不过奇怪的是当明治天皇被擒至战场前时,这个天皇对眼前遍地子民的尸体没有表现出任何异状,只是抱着怀中的幼女贞宫多喜子内亲王慈和的笑着,他的身后跟着他的五个稍大的子女及五个地位较高的后妃。

这被神化了的天皇,此刻的确表现出某种仙风道骨,对人间的这种残酷杀戮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或者是痛苦。只是在兴登堡将军命令他放下孩子向自己投降时,深深的叹了口气,垂头在三岁的贞宫多喜子内亲王脸上亲了一下,从内侍手中无言的接过玺印,一柄佩剑,一面铜镜,踱步到了兴登堡面前躬身奉上。

兴登堡对印玺和铜镜没有兴趣,亲自接过了其中的佩剑,高高的扬向空中。随军的摄像师抓住这一时刻,拍下了这张背景,角度和人物表情抓得都极其传神的照片。

“都是我的错。”明治呢喃了一句。恭敬的向兴登堡鞠躬道:“请将军允许我传达命令给我的臣民让他们停战,以免给贵我双方造成更多的痛苦。”

兴登堡当然也需要有个喘息的机会,占领军也需要被占领区人民的配合才行,而且他所剩兵力不过一万余人而已,要控制东京这样近千万人的大城市谈何容易。

明治天皇终于出现在了东京市民的面前,在他的身后,则是如太上皇般的兴登堡将军,天皇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市民放弃抵抗,将日本的前途交给自己处置。而第二个命令就是下令处死惹怒德国人的罪魁祸首,首相山县有朋。同时被敕令处死的还有政府及军部的一百余名官员。

天皇终于等来了等待了好几年的机会,自己的臣民把他逼入皇宫,而德国侵略者将他从皇宫中解救出来,但是德国侵略者又给他的国家和臣民造成了无尽的伤害,究竟是该感谢还是痛恨德意联军,他无从做出选择。

但是不论如何,他终于从政变后的失权格局走了回来,只要利用好这次机会,他还可以做回过去那个天皇,而不是傀儡天皇,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为大日本的强盛之梦做出贡献来。

至于京都那边,总是有办法的吧。眼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洋人请出去。

德意志的国旗飘扬在东京皇宫之上,这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这个国家正处于被征服期内。在天皇的斡旋下,东京局势渐渐平定,只是在德军的强行要求下,为了保护外国人的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天皇同意将东京的治安控制权交给德国人负责。

兴登堡将军在与国内联络后,开出了德国的停战条件:德国向日本租借名古屋军港及周边的丰桥,滨松两港,伊势湾的优良港口条件,是德国人早就探知了的。同时,周边地区的岐阜,日本承认德国拥有该城市的统治权。第二,象征性赔偿德国军费三千万日元,取日本人每人一日元之意。第三,割让伊豆诸岛给德国。第四,德国在东京保留一个师的驻军,以确保日本不再发生针对外国人特别是德国人的暴力行为。

这些条件,每一条都让日本人为难,伊势湾的周边,就是伊势神宫,虽然从东京到伊势神宫的路途中必经的岐阜已经为天海国所谓的幕府军所占,但那总还是日本人,哪比得上先皇的神宫为西洋人所占?

第二条赔款三千万日元也是要命之极的要求,如今岁入三百万日元都不到,除非大幅加税或是从大商家处筹得。不过这也还好,杀了山县有朋,如果能抄其家产入官,这位富可敌国的明治维新最大的得益者的家产,定可以完成这笔光是国库绝无可能承担的巨额赔款。于是,一道查抄山县有朋家产及其同党家产的旨意立即加发了出去。

另外两条都还好说,驻军虽然有损国家颜面,不过在驻军地点上稍稍让步一些,双方总可以互相有个交待。

只是,这四条条款几乎就等于抽去了日本这条“龙”的筋,哪里还有以后?犹豫之间,明治天皇不能下这个决策。

应付完了德国人,下面还有中国人要应付,对所谓幕府军也要进剿,如果没了筋,下面怎么办?

思来想去之后,明治天皇还是决定让几个首相候选人来各自提出建议看看。

在山县有朋倒台后,日本的政治势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隈重信,其次则是松本的普选同盟,再次就是代表军方势力的寺内正毅等人。

其中后两个,天皇基本不加考虑,松本的政纲是每个君主都无法接受的,而寺内正毅身上有着太深的山县烙印,说不准就是一个白眼狼。所以,在他的人事大局中,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就是以大隈重信为首相组建文官内阁,而军方部份则启用这几年偏重皇室事务的乃木希典,财政方面再稍稍偏重启用松方正义,来为军政两方面的重建提供财政上的帮助。

但是,以日本这样一个小国,要腾飞谈何容易,如今世界就是大国的世界,不依附一个大国,等待着日本的就是步步被蚕食,直至最后亡国,这次德意联军攻入东京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训,不管服不服气,必须要依靠上一个值得依靠的大国,这就是三四年的内宫索居生涯给明治天皇带来的最大财富。

哪一个大国值得依靠呢?法俄名虽盟友,但实质上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盟友的责任,这一次在德国的威胁之下噤若寒蝉,联想到之前的俄国在海陆两路上被中国打得丢盔弃甲,充分说明这两个国家早已不应站在大国的行列了。而英国太远,德国是新仇同样也是路远难依。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中国。。。

只要放弃一些东西,譬如尊号,敌对态度以及称藩,北京一定会主持公正的吧。明治天皇别无选择,只有将宝押在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