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态度(2 / 2)

北洋 戒念 2922 字 9个月前

要说谭延闿前段日子派北洋海军出海没有想到这么远,但是现在自己的手动得比脑子快,想要一百迈的大卡车刹车,早就晚了。当运兵轮从大沽口和旅顺口出发的时候,谭延闿决定这次该是给所有跟随他的人一个最终结果的时刻了!

李鸿章去世的消息比北洋海军大胜日本联合舰队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在听了张之洞简要的汇报之后,正在兴奋头上的光绪皇帝听到急急忙忙跑进来的内侍说李鸿章死了,这让年轻的皇帝多少有些感伤——他也绝非是四六不懂的年轻人,手底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唯一一个可以稳住大局的翁同龢还被慈禧太后以政治交换为代价罢免回家。

李鸿章虽不是属于光绪皇帝这一系,但是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这位对中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的名臣在心中是抱有很大的好感的,只是康有为等人在甲午年得罪他太深,两者不相往来而已。即便如此,李鸿章也远比那些坚决反对变法的满汉保守派要强得多,光绪皇帝原本想要暗中疏通,让李鸿章在两广做出一个新政表率来,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李鸿章就已经去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慈禧太后手里还掌握着二品官员的任免权,相对开明的李鸿章死了,那以后两广总督的继任者说不得又是一个只有一根筋的死硬保守分子,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海军大战完胜和李鸿章的死对于朝廷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不过现在胜利的消息还没有散布开,而李鸿章的死至少帝国所有的有势力的大臣都知道,所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决定明天上朝的时候先将李鸿章之死正式公布,给予李鸿章和他的后代们予以合适的封赏。至于北洋海军大胜的消息,现在参战舰船还都在海上漂着,等他们靠岸消息扩散开来至少还需要两三天,这两三天先将李鸿章的事情安顿好再说。

当晚十点谭延闿用专用电话线路通知北洋陆军留守参谋长刘禹,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带着北洋陆军参谋部全体搬进直隶总督府,同时山东抚标做好出发战斗准备。谭延闿在电话中语焉不详,让刘禹感到有些摸不到头脑,不过他联想到最近频繁的军事调动和谭延闿致电所有留德士官系的那封电报,还是决定无条件听从谭延闿的指挥。

由于北洋陆军上下早就开始进入战备状态,所有的军官士兵都取消假期在军营中随时待命,所以刘禹也没有费多大功夫,召齐所有的参谋人员乘坐火车,不到三个小时便将整个北洋陆军参谋部搬到了直隶总督衙门中。在谭延闿的书房,刘禹还看到了带着警察部队到京师维持秩序的李韬——刘禹本来是坐镇山东的第七镇镇统,而李韬才是北洋陆军总参谋长,要不是带兵进入京师需要领头的有冷静的大脑,杨超又去了东北,剩下来的人中只有李韬最合适,所以刘禹顶替李韬,而李韬则带兵进京。

“最近两三天内,朝廷内部会有比较大的变动,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同时也是你们以前希望我想要去做的!”谭延闿对李韬和刘禹说道。

“先生,难道我们要……”刘禹有些兴奋的问道。

他的话没说完,但是谭延闿却知道他要说什么,微微笑着说道:“有些事情逼得我也没有退路了,所以我打算提前起事,当然现在匆忙去做有很多准备工作还并不充足,甚至还有些慌乱,所以北洋陆军参谋部要搬到天津来,这些事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去做!”

“有什么可商量的?只要先生一声令下,属下即刻带上第二镇将所有满清权贵全部一举成擒!”刘禹满不在乎的说道。

谭延闿微微摇摇头笑着说道:“推翻一个王朝是简单的,我自问北洋实力冠盖天下,推翻这个朝廷不过举手之劳,但是却一直没有做,你知道为什么么?”

“最大限度的保存所有的工业、军事实力,还有加紧部署兵力,将北洋的势力部署到全国,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推翻朝廷的过程……”李韬替代刘禹说道。

“不错!不然刘禹当年剪辫子的时候,我就可以造反了!你们也都是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改朝换代不知要死多少人,整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要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在不是以前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时候了,推翻满清政府除了会受到反扑之外,还会受到各国列强的干涉,甚至是武力干涉!况且时代变了,我也不打算做皇帝,新的时代的中国需要有新的政体,你们都在欧洲待了很长的时间,也去过美国,中国以后不需要皇帝,以后的政体安排等等一切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北洋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当然现在准备的也并不充分……”谭延闿说道。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先生命令,北洋陆军将会无条件服从!”刘禹说道

谭延闿点点头说道:“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北洋海军在朝鲜西南海域打败了宿敌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北洋海军虽然也有些损失,但问题并不大,这场海战几乎是完胜结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起事遭到外国干涉的可能下降了许多,不过同时这也让朝廷更加猜忌我,我已经等不到所期待的那个局面,所以只有提前动手起事……我需要你们的全力支持,我相信在我的带领下,中国会成为英法那样的世界级强国,而在当今中国也唯有我有能力带领中国成为强国!”

第二百五十六章态度在线阅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