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用略带嘲讽的语气回应道:“翁师傅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可曾知道德国距离我大清从海路走有多远?!可曾知道德国在欧洲的局势如何?!”
翁同龢听后一阵脸红,对谭延闿所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一个都答不上来。谭延闿断定这个老学究读读四书五经,写写颜体字是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而翁同龢今时今日之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部长,地球仪都不知道是方的还是圆的的翁同龢对于自己的业务知识贫弱的令人发指。
谭延闿站直身体向慈禧太后说道:“德人肯定是不会对此善罢甘休的,但是它却没有实力再次发动战争,因为此次强占胶州湾行动德国理亏在前,必然会受到各国列强的严厉谴责,尤其是德国在欧洲的老对手英国的责难……”
“难道英国人就这么好心?!”翁同龢有些不屑的说道。
“英国人自然是没有这么好的心肠,但是胶州湾地处位置关键,可以轻松的遏制南北海运,距离英国在我大清的传统长江流域区域又非常近,这对英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欧洲大陆现在已经危机隐隐浮现,英德两国之间必然是为对手而非合作伙伴,英德两国海军之间的竞赛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德国的任何举动对英国来说都要加以遏制,此次胶州湾事件德国严重理亏,事件只有两个结局——要么我大清屈服于德国,要么以强硬态度对待德国。前者不仅要割地,更会引来其他列强国家对我大清的窥伺,只怕这个口子一开各国列强都想要在我大清的土地上谋求军港,试问翁师傅到时候该怎么办?!”谭延闿看着翁同龢质问道。
翁同龢却没有回应谭延闿的质问,只是向慈禧太后躬身说道:“老臣以为德人吃此大亏必然频繁来生事……老臣以为敌情虽横,谭大人妄自动兵,轻言决战立启兵端,必震动海疆殆误大局,试问将来如何收拾耶?!”
“请问翁师傅还是不是圣人门第?!圣人故里该不该保护?!微臣观翁师傅通篇词藻华丽却是避战之词,微臣面对德人灼灼逼人之炮火倘若还要退让,这胶州湾此时已入德人之手……微臣位卑不敢忘忧国,受圣母皇太后之赏识,朝廷之重托,身为疆臣守土有责,倘若圣人故里自微臣手中而失,恐微臣战死亦不能在九泉之下面见圣人!”
所有人都知道翁氏一门父子状元、帝师,数十年来乃是大清帝国政坛上的显贵家族,身为状元、帝师自然是书香世家,谭延闿的责问虽然有失礼帽,但对翁同龢而言杀伤力巨大。事实上在甲午战争中力主战斗到底的翁同龢到现在对德软弱的翁同龢这一转变也是中国政坛上的普遍心态,一种天朝大国迷梦打破后反过来行程的自卑恐惧心态。
翁同龢听后无以反驳,之好跪下来不吭一声,谭延闿见此也跪下来向慈禧太后说道:“微臣以为为今之计只有以内外两手挤压德国方可免去德人之后患……”
荣禄眉毛一挑问道:“何为内外挤压德国?”
“根据微臣判断,胶州湾事件之后德国已无能力再向远东派遣足够的战舰威胁我大清,剩下来所能够使用的伎俩无非是在后续善后谈判中采取讹诈……此役我大清手中有三千余名德国官兵在手,并且还俘虏了一个级别非常高的海军少将,这在谈判中大可以利用……微臣主张在后续的对对德谈判中保持强硬的姿态,俘虏战舰是绝对不能归还的,并且还要向德国提出补偿我胶州湾海军基地之损失,在正面上对德国形成压力。此外还需要在各国报纸上刊登生命,将这份德皇电报的内容弄的天下皆知……西方列强出兵必然会有合理的理由,这些理由有时候甚至可以捏造、强词夺理,但是像德皇这样迷信武力,不问是非公然强占,这是非常少见的。按照各国外交通则,此次事件完全是德国一手挑起,我们可以获得广泛的舆论支持,以此来对德国形成舆论压力,借此和其他各国列强开展外交,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拉拢各国列强共同抵抗德国……”
慈禧太后听后眉头稍微舒展一些,对李鸿章问道:“李相国多年与列强打交道,状元郎的计策可否成行?”
李鸿章站出来躬身说道:“老臣也赞同谭大人对德外交强硬的策略……胶州湾虽然开启兵衅,但这乃是德人一意孤行,无论是否抵抗它们都是要强占的,眼下战事结束,老臣也认为德国无力派出足够的军舰来挽回此役之败局……正面对德外交强硬这很好理解,可是结好列强各国对德施压我们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谭延闿见慈禧太后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便说道:“如果不是德国首开边衅强占军港,各国列强也许还会延续以前的对华策略,只是进一步要求我大清开放市场而已。西方列强重视商业贸易,各国执政党派无不将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在选举中恐会失去执政权力,这在美国最为明显,老相国也曾访问美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李鸿章笑着说道:“状元郎所说不差,洋人的国家对商人可是客气的很……”
“以微臣之间,朝廷利益当以领土为第一,余者皆不如领土完整重要。现在为了压制德国狗急跳墙,微臣以为我大清不妨在出让一定的商业利益,不过这不是包涵政治条件在内的经济利益。比如朝廷可以宣布修建铁路,对各国列强招标,使各国列强公平竞争,然后选出最为合适的列强国家来承担铁路修建;还可以宣布购买海军战舰等等……不过这些出让的商业利益都有一条,那就是将德国排除在外,一直以来我清德之间最重要的贸易便是军火贸易,朝廷若是对外宣布购舰,添置武器武装陆军,那德国国内执政党必然会受到其武器制造商的压力……试想当年英德两国竞争定镇两舰建造,结果德国得手,英国对如此大额的军舰订单落到德国而不忿遂拒绝向德国出口造舰所需的装甲钢,由此可见商业对各国列强之间的影响有多大……”
“原来如此……启禀圣母皇太后,老臣以为谭大人的计策是可行的。通过此种手段来分化列强,使得德国找不到盟友的支持,进而还要受到各国列强的舆论谴责,胶州湾事件后续善后将会容易的多……不过向列强借款修建铁路有些不妥,列强多半会要求其他的权力,最好还是向外购买战舰,就当是抛出一块肉骨头让这些狗互相撕咬不能形成统一的合力一样……”李鸿章笑着说道。
李鸿章在外交上一直是“痞子路线”和“以夷制夷”为两条腿走路,长达二十年把持中国外交领域,他也确实在这上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更多的是失败,非常惨痛的失败。不能说李鸿章的外交策略是无能、错误的,只能说他的方法是错误,而在总体策略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谭延闿所提出的对德正面强硬,背后抛出一块肉骨头来引动列强内部矛盾,使其不能统一意见进而各个击破的策略,这和李鸿章二十多年来所主张的以夷制夷策略不谋而合。李鸿章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谭延闿的策略,加上往日的香火情分,只要不出太大的偏差,他自然是能帮则帮,断然不会见死不救。
第一百九十三章庭辩在线阅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