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当然也要谢谢陶兄,你竟然能说动屺王帮忙,想来这里必然看重你。

在场的陶家人下意识摇头。

这算什么。@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屺王对他们的恩情,岂是一句看重就能说明白的。

陶文绘声绘色讲起他们在秦州的经历。

这些事曹安跟李文彦多少知道一点点,但一直以为是陶家在安慰他们。

有三分好说成十二分,让老友们安心的。

但今日一见,却是觉得可能陶家信里说的都是真的?

屺王对他们,真的特别好?

陶文道:其实从我们刚入秦州,屺王便派人来接我们,虽然没有明说,但进了秦州地界就有牛车坐,一路上过来,也是不受饥渴的。

到了之后,也没让我们做什么体力活,只是帮忙矫正官员考核,再有帮着办官学。

屺王为我们做的事,我们回报不足一二。

李文彦跟曹安都有些愣神。

李文彦自然想到自己在岐州的日子。

同样的流放,岐州比秦州还要繁华不少,他们过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日子。

曹安则在想陶文之前寄的书信,原来陶文信里还说的隐晦了,生怕信件被其他人看了,再拿屺王的错处。

曹安一时间羞愧,忍不住道:也是我的错,我竟然以为屺王是为了他母妃的事,才对你们那样好。

我还以为,他要是接走母妃,就不会管你们了。

所以一直以来,曹安虽然对屺王的母妃很好,不仅帮忙买铺子,还派了忠心的管事过去。

就连四季吃食布料全都是曹安的娘子一手包办。

先皇嫔妃们都搬到西宫去住,曹安一家也是多番打点。

故而屺王母妃在西宫的日子过的并不差。

只是有一条,他并未完全照做。

那就是帮屺王接回母妃。

曹安脸上通红:我以为这是交换的条件,生怕他接走母妃之后,就不照拂你们,所以,所以并未尽心办事。

这话一说,别说陶家了,李文彦都直接啐道:好个曹安,你什么时候这么多心眼。

少年时仗义疏财,为了公道二字提刀见人的气势去哪了?

要说方才曹安脸上只是通红,现在有些惨白,深深叹口气:公道,哪有那么简单。

说着,曹安看看陶家祖孙三个,再看看李文彦,开口道:同僚们一个个离开,砍头的,流放的,贬官的,哪个日子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