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欣喜若狂(1 / 2)

可夫的这种想法已经存在很久了,从和中国士兵交手起,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他便用着以前参与战争时所培养练就出来的毒眼和自己的经验去观察和思考对方。

雅可夫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兵,但是由于家庭出身较为富裕,他幼年时便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教育,而且在就学期间思想活跃,深得他的老师器重,经常私下与他聊天,天南地北人文经济政治法律无所不谈,开拓疏导着雅可夫的思维,以至于他的思想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且也清晰得多。凭借着多观察多判断,雅可夫在战争时期永远不会跟随在呼喊着口号冲锋的疯子身边,而是总能找到对方射手不容易射击到的地方,数次战争下来,虽没有获得大功,但也能大体完好的活下来,这也是他在这次战争中活下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是当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府做了一件让他感到寒心的事,由于他出身不适合于这个执政党,是不可信任的阶级反动派,他的晋升变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这还不算完,他被调派到万里之外的远东,谁都看出来,这是一种发配。就这样,雅可夫浑浑噩噩的在远东这里耗尽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步入中年,而更让他萌生对这个国家绝望的是几年前开始的那场大清洗,在看过被政治委员肆意的随便扣上反动派大帽子后便拉出去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程序就直接枪毙的场面,雅可夫在庆幸自己职务如此之低,低到根本挡不住其它人的晋升之路得以保住自己这条小命。

当第一天和中国人交手时雅可夫便知道对面的对手比自己这边的军队高了几个档次。

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士兵作战经验丰富,战术以及攻防转化调度配合熟练灵活,在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同时也给予敌方最有效的打击,绝不是那些政委所形容的那样愚蠢和无能,笑话,如果中国人是愚蠢和无能的自己这边就显得比他们口中的中国人更加的愚蠢无能。

雅可夫从能收到、观察到的中国武器中发现,中国军队的装备要比他们强上很多,单兵武器火力猛烈持续时间长,在那些中国士兵的手中发挥出让苏军士兵永远冲不破的火力网。凭借多年的战场经验可夫判断出这样的火力网还不是火力全开有意识压制住的,因为那些半自动步枪射击的频率没有规律,有些是单发点射些是连续射击数发的长点射,能做到这样火力射击的都是有着非常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兵,如果那边的枪声多为这样的枪声,雅可夫想想就不寒而栗。

而且中国士兵还装备了辅助武器,长中短距离、点射、面射、小范围面杀伤性等多种单兵武器的出现让中国士兵如虎添翼,更让他抓狂的是中国人还拥有着非常优秀的单兵反探空武器,在传统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坦克在对方直射火箭弹的面前就是金属垃圾!交手三天后雅可夫就感到这场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这个结论似乎下的太早是至少,如果自己还不做点什么那么自己绝对不会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因为他肯定已经死在这场战役中,死在这片该死的废墟的某一个角落里。

要在这里活去就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苏军战胜中国侵略军,不过这个雅可夫觉得是不可能的事了,中国军队所摆出来的架式已经让雅可夫知道第一个办法不可行。而第二个是趁着混乱脱下军服当逃兵,只是现在到处都有中国人回欧洲方向的铁路在中国人的手里,海路在日本人的手里,能逃去哪?最后看看只有远东身后那一望无垠的森林和草地……

后一个办法就是逃到中国人那里去!!

虽自己并没有黄皮肤黑眼睛,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己就是一个异族,但是中国人已经通过广播、宣传单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精神心理轰炸以及诱惑们保证优待每一个没有犯下战争罪行的投降者。

虽然不能保证这种承诺能有多可靠。是雅可夫地老师告诉过他何一个新地统治者都需要本地原住民地支持。恩威并用是最好地手段。在严厉惩处那些反抗份子地同时也会树立合作者良好待遇地榜样典型安抚人心。特别是在最初时期先投靠者都会得到重视以及重用。而如果自己能第一批投入中国人地名单中去……也许自己地下半生会结束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更重要地是。雅可夫已经明白过来了。和中国军队这样地对手交锋。特别是现在这样地战局下。做他们地绊脚石会是一个什么样地下场。那就是死!

想通了这点雅可夫已经蓄谋很久了。做这种事需要非常小心。不是怕中国人翻脸。而是需要躲避

多向维塔里耶这样脑子充满疯狂地士兵。这政工人员。但洗脑却是第一流地高手。特别是那些师团级地政委。更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在他们富有激情洋溢地语言煽动下。这些士兵敢于用自己地身躯去抵挡钢铁洪流。

“潘得洛维奇。你跟着我也很久了。今天晚上我就会出发。你去吗?”雅可夫眼睛紧盯着潘得洛维奇。而右手正不经意地放在手枪枪把处。似乎正在防备着什么。

“把握有多大?”潘得洛维奇克制住自己内心翻涌地情绪。反问着雅可夫。

“很大。这段时间我已经观察了很久。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摸过去地路线。”雅可夫地话让潘得洛维奇心头一振。潘得洛维奇跟随雅可夫已经很久了。由于同样有着出身问题地原因。两个人一直比较谈得来。而且潘得洛维奇在雅可夫地身边得到了这个老兵地照顾。要不然他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他所面对地可是内部清洗地屠刀还有对面敌人地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