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岗面面观(1 / 2)

宦海纵横 万马犇腾 3889 字 9个月前

第三百七十五章下岗面面观

“停车。”

“先生,工人村还没到呢?”司机下意识的减慢了车速,回头诧异的问道。

陈宁笑了笑,说道:“就在这儿停吧,我们想下来看看。”

司机疑惑的看了陈宁一眼,把车在路边停了下来。坐在陈宁身边的徐洁,虽然也有些不解,但还是麻利地掏出一张五十的递了上去。

陈宁打开车门,慢慢地走下了车,站在路边静静地看着冷冷清清的厂区。

“先生,辽西工人村其实也不远了,就在前头拐个弯就到。”司机在徐洁下车后,在准备掉头的时候,还不忘向陈宁喊了一声。

陈宁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感谢。司机也伸出手,朝着站在路边的陈宁和徐洁扬了扬手,脚踩油门,驾驶着他那辆破破烂烂的夏利往阳城市中心驶去。虽然不远处就是辽西区最大的工人聚集区,但是他清楚,在哪里是根本没有作出租车的客人的。

“走走吧。”陈宁转过身子,同时向身旁的徐洁招呼了一声,沿着厂区外面的道路往刚才司机指的辽西工人村的方向走去。

万人空巷的厂区就是在白天也非常冷清,两人默默地走了好一段都没看到一个人影。在旁边一些建筑物的墙壁的斑驳剥落的字体上,还依稀可辨认出阳拖(阳城拖拉机厂)一厂俱乐部、阳冶(阳城冶炼厂)文化宫的字样。这些破败的建筑同样也见证了这些工厂在当年的繁华。

“五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想不到现在的变化居然这么大。”徐洁忍不住皱着眉头感叹了一声。

徐洁看了一眼正默默走着的陈宁,继续说道:“五年前,我还在经贸委的时候,跟张司长来过这里考察。那时,刚刚开始大力推行国企改革。不过,我记得这里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想不到五年以后居然成了这幅样子。”

陈宁并没有接徐洁的话茬,而是继续默默的往前走。眼前的情景对于陈宁来说是震惊的。早就听说东北的国企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中举步维艰,而此次调研正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依据。没想到,五十年代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如今已经成了这幅景象。调研组来到阳城已经好几天了,陪同调研组调研的辽河省和阳城市的省市两级国资委带着调研组走访的都是些改制后的企业或者是正在改制的企业,处处显示出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里呢?作为国企最为聚集的地方确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走到道路的尽头一个拐弯,就是著名的辽西工人村,为什么说著名?因为在这里,跟辽西工业区一样,五十年代同样是全国最现代化的住宅区。两三层的苏式楼房,五六十年代全国大力宣传的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典型口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指辽西的工人村。但是如今,辽西工业村有一次文明全国的并不是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而是闻名全国的下岗工人聚集区。

走进工人村让陈宁和徐洁感到惊讶的则是另一幅景象,住宅区的街上到处熙熙攘攘,马路边摆满了地摊,满街都是叫卖声。街上随处可见嘴里叼着香烟,手插在口袋里,漫无目的闲逛的人群。不过,从他们身上那些陈旧的工作服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住在这里的下岗工人。

在走过一个水果摊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的摊主吆喝着:“香蕉,正宗广西香蕉,一块钱一斤。师傅,香蕉要买吗,我这儿便宜,一块钱一斤,来两斤吧?”可能是看到陈宁和徐洁两人身上的衣着和周边有明显的区别,中年妇女朝着陈宁和徐洁大声吆喝道。

产于南方的香蕉对于北方来讲可是高档水果,一块钱一斤让陈宁这个不太懂行情的人都感到便宜。不由的在这个摊点前停下了脚步。

“一块钱一斤,大嫂,你这价钱没错吧?这香蕉好不好呀?”徐洁也感到惊奇地问道。翻了翻摊上排得整整齐齐的金黄色的香蕉,虽说这些香蕉看上去放的时间有些长,不少香蕉的皮上已经泛起了黑点,但是俗话讲“歪瓜烂香蕉。”这西瓜长的歪的甜,这香蕉要放的皮快烂的时候,吃起来香。这个摊上的香蕉正是好吃的时候,居然卖一块钱一斤。但是在这熙熙攘攘的街上,就是一块钱一斤也鲜有人问津,这让徐洁破感到惊讶,要知道在燕京的大超市里,就是再差的香蕉也要三四块钱一斤。

“好,好着呢,不信您尝尝,正宗广西香蕉,不好不要钱。”中年妇女看到陈宁和徐洁停下来,连忙说道。说着拿起旁边一个零碎的香蕉,剥开皮让徐洁尝味道。

徐洁哪有买香蕉的心思,只不过听到这个价格便宜随口问一声罢了,看到摊主剥开一根香蕉让自己尝味道,连忙推辞。

“哎,尝尝味道就尝尝味道嘛。”一旁的陈宁此时却接过了中年妇女递过来的香蕉,咬了一口。

“味道还真的不错,好吃。”吃了一口之后,陈宁忍不住赞道。

“来,来,这位大姐,你也尝尝。”看到陈宁赞好,中年妇女也挺高兴,连忙又拿出一根递给了徐洁。

徐洁看了一眼陈宁,陈宁一边吃着手中的香蕉,一边朝徐洁微笑着点了点头。徐洁有些犹豫的接过了香蕉,吃了一口,香甜酥滑,味道确实不错。

两三下,吃完手中的香蕉,把香蕉皮扔到摊边当垃圾箱的水果箱子,陈宁笑着对中年妇女说道:“大嫂,这些好的香蕉卖一块钱一斤,你们这里怎么这么便宜呀?”

“是便宜,我可是亏本大甩卖,师傅,您来两斤吧?”中年妇女眉宇间闪现一丝愁容,不过,看到陈宁有兴趣,连忙推销自己的香蕉。

“亏本你还卖呀?”陈宁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瞒你们说,我这摊也是新摆不久,没经验,进的这香蕉在这里根本卖不出去。您来两斤吧,我这香蕉批发价都要三块二了,一块钱一斤便宜。”中年妇女在愁眉苦脸地回答陈宁的同时,也不忘继续推销自己的香蕉。

“香蕉不错,大嫂来五斤吧。”一旁刚刚吃完香蕉的徐洁说道。

五斤,对于这个中年妇女来说,可是一桩大生意,连忙笑着应道:“好,好,我尽量给您挑好的。”

趁着中年妇女在称水果的功夫,扫视了一圈,发现旁边放在斑驳的搪瓷碗,碗里还有一半的剩饭,上面还有几根已经发干的萝卜辣咸菜,显然这是这位中年妇女没有吃完的午饭。看到这些,联想到路上听司机讲述的这里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苦。陈宁的心里有一丝的发酸。陈宁注意到这个搪瓷碗的外面却印着“阳城市拖拉机厂”的字样。陈宁知道这家阳城拖拉机厂是全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忍不住问了一句:“大嫂,你是这里工厂的家属吧?”

中年妇女刚刚装好一袋香蕉,抬起头看到陈宁注意到自己刚才还没有吃完的那个搪瓷碗,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下岗了,我和我家老头子原来都是阳城拖拉机厂的职工,现在都下岗了,这不摆个摊卖点水果,补贴补贴家用。”

陈宁点了点头。徐洁这时有些纳闷的插了一句道:“大嫂,我看你这儿的香蕉挺好的,怎么卖一块钱一斤都没人买呢?”

中年妇女听到徐洁的话,脸上重新又闪现出愁容,道:“我这摊不是刚摆吗,没经验,进的这些香蕉什么的,根本就卖不出去。水果这东西又放不起,卖不掉就得烂,没办法只能便宜着卖,可是就是卖一块钱一斤,也卖不出去。”说着,中年妇女不由地叹了一口气:“唉,住在这里的人都没钱,舍不得卖呀?说来也是,原先进货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如果换了我自己,这香蕉就是再便宜也吃不起呀。”

“大嫂,你们就是下岗了,不是还有下岗工资吗,不至于连一块钱一斤的香蕉都吃不起吧?”徐洁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