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2)

“改变总是会带给人不安的,但是不用怕,人生在世最难能可贵的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他很少讲大道理,今晚却讲了。

苏彤侧过身看他,将他的脸仔仔细细打量。

被她如此专注盯着瞧,陆一诚心一紧,喉结上下滚动。

正准备朝她俯身,却听到她开口。

“当年你决定开厂,全家人是不是都很支持?”

第36章

陆一诚躺正, 回想自己当初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当时确实顶着非常大的压力,身边的人没几个理解,知道后都纷纷劝她三思。

倒是家人, 刚听到也很难接受, 但细想了一夜之后,倒也全部表态支持, 让他尽情去干自己想干的。

甚至,时至今日,他还记得母亲对他说过的话。

“咱们陆家的孩子做事不用瞻前顾后, 陆家就是你的后盾。”

非常支持, 这是陆一诚对苏的回答。说话向来严谨的他用了‘非常’二字。

苏彤猜到会是这答案, 但还是忍不住羡慕。

她往丈夫身上蹭了蹭,语气羡慕道:“你真的很幸运。”

陆一诚以为她是在伤感自己,很小就没了父母, 寄人篱下长大。

忍不住伸手将她轻轻揽过,安安慰道:“他们现在也是你的家人了。”

从小到大,她肯定是吃了很多苦, 也幸好舅舅舅妈待她视入己出。

苏彤:……

尴尬了, 她就是想表达一下羡慕而已, 并非自怜自艾。

“是的呢, 以后我也有很好的家人了。”所以她也放胆去干吧,横竖回过头后面还有家人支持。

她虚心向已经创业成功的陆一诚请教,刚开始做生意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这可把陆一诚问倒了,他觉得开厂和开店两者之间区别还是很大的。但是妻子创业初始,内心迷茫, 他如果不给点意见怕她会更迷茫无助。

想了想,陆一诚硬是掰出了一套自创的歪理。

“大胆去想, 谨慎行事。”

苏彤:……

很好,说了跟没说一样,以后别再说了。

她换了个问法:“当时你工作挺好的,怎么会忽然想开厂呢?”

“唔,这个……”一时之间陆一诚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从来没想过夫妻之间也会搂在一起谈工作的时候。

不过这种感觉似乎不错,他勾了勾唇,斟酌了下说辞才开口。

为什么会想开厂?

他是幸运的,首先是正当的年纪恢复了高考,大学毕业后也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

哪个年轻人,初入社会没有抱着一番热血和理想。只是上班的那两年,他意识到一个让人很无力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明明有着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国营厂却每况愈下,工人甚至都吃不饱饭。显而易见,很多国营厂的经营模式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他迫切想改变,却无能为力。

让他最终生出自己开服装产念头的,缘于一个上班时候认识的一个做国际外贸的朋友非常想将自己国外的生产线转移到国内。再则也是机缘巧合。曾经的国营服装厂因为经营不下去濒临倒闭,工人们的工资也发不起。

他的厂子只要开起来,最难的工人问题反而很好解决。

既然改变不了,那他就创造。

如果成功摸索到一条路子,也可以给更多的私人企业提供思路。

听完丈夫说创业的初衷,苏彤只能说,陆家儿郎干任何事的出发点都不是她能毗邻的。同时也感叹想干大事还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说完初衷,他又和妻子讲了刚开始开厂的艰难。

万事开头难,开始肯定是艰难的。

他没有开厂子的经验,身边也没有谁能请教,一切几乎都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工人和管理人员都是有经验的,至少技术这一块不用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太担心。

但是在开厂初期,他们也因为没有做外贸出口的经验出现过危机。

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不符合验收,不仅要返工修改,甚至还很可能会失去几个大客户。

那次的事,可以说是陆一诚开厂以来遇到最大的坎。

曾经一度,他自己都以为要越不过去了,好在最后在全场上下齐心协力之下,最终度过了难关。

三言两语,轻描淡写说来,仿佛不是什么事,但苏彤却听得心惊肉跳。

还好挺过来了,不然他就要背《出师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