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闪驰车业架构雏形(1 / 2)

看人赚钱腰不疼,自己做事累断腿,真正筹建一家中型工厂,檀锦程才知道有多难。

网络小说里那种大挥一挥,四方拜服的场景,根本不存在,哪怕是一个一线的普工,都敢跟你讲条件,摆脸色。

一个不开心,说不通,劳资不干了,在培训过程中时有发生。

很多事情也必须亲力亲为,例如当下急需招聘到位的财务人员以及采购经理这一职位,林启芬到底还是没有接受檀锦程的提议,跳槽过来做全职财务。

不过倒是给檀锦程推荐了一名跟她有着类型从业经历的同学。

刘美琳,今年40岁,跟林启芬是同学,两人都有着类型的经历,不过相对于林启芬而言,刘美琳的家庭条件要差一丢丢,于是在檀锦程的高薪诱惑下,接受了邀请。

今后锦鹏贸易,锦逸实业,闪驰车业这三家企业的财务将由刘美琳负责,考虑到闪驰车业零部件采购以及供应商对接的复杂程度要高一些,檀锦程最终把财务办公地点定在了工厂。

三家企业,外加四家淘宝店的简单财务,月薪1.3万元,其中3000元由锦鹏贸易负责,檀锦程只需要负责一万元的月薪,对于檀锦程来说,是相当合算的。

至于林启芬,她既然知道檀锦程要招聘专职财务,自然也知道后面这三家公司财务结算这一块儿的不会再给她了。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心照不宣的,之所以还愿意给檀锦程介绍靠谱的财务,也是存了想留一些香火情。

一个20岁的年轻人,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组建了三家公司,其中还有一家工厂,未来指不定会是一个人物,有了创业期与他保持的一丝香火情,未来说不定能用得上。

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风顺水呢,刘美琳原本也跟自己家庭条件差不多,然后一场意外,就将家里的存款耗尽,导致现在也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檀锦程还招聘了两名出纳,也都是中年女性,闪驰车业初期财务团队算是基本组建完成。

财务团队上任之初最大的任务就是处理这一时间段闪驰车业的发票问题,这些之前都没人处理,显得比较混乱,另外就是工人的工资系统也要做好。

按照檀锦程的设想,闪驰车业发工资是走正规化银行卡划转的,但这年头有些工人他就是不乐意,就愿意拿现金,交社保的操作在他们看来也是多此一取,这些钱不如直接给自己来得痛快。

有这种思想的员工还不在少数,这时候就需要陈锦文出面安抚,如果真有说不通的,那没办法,也只能是解聘了。

想要做强做大,这些正规化的操作是不能整的,与其等到未来规模大了起来再改,不如趁一开始把规矩的定下来,反正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反对声音。

即使到了2023年,都有很多人不愿意交社保。

按照檀锦程的设计,闪驰车业最终的架构将分为:财务部,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

财务部的职责无需多言,市场部将负责小电驴的销售和市场推广,研发部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生产部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的把控。

采购部门负责小电驴的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具体工作包括寻找优秀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以及原材料库存管理等工作,跟市场部一样,同属核心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企业员工招聘与培训,以及绩绞管理等等工作,另外还有一个行政部门。

除此之后檀锦程还准备设立一个行政客服部门,其主要组成部分自然便是公司一些其他的行政岗位,外加客服人员。

400电话还是一个高大上,没有等同于骚扰电话的年代,整他两个客服专线,闪驰的逼格看起来多少也会高一些。

当前除了财务部以及人力资源部已经定下了负责人之后,其他部门的一把手都没有定下来,研发部目前虽然由王超带队搞开发,但也只是一个组长的名份。

其余员工各自给出的头衔也都是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设计师等等,其中还有不少宁职院的实习生,未来这些人包括新招聘的员工将竞争研发部门一把手的职务。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但也无需一开始就给予相当高的职位,总得让他们有点竞争的意识。

市场部也同样如此,林裕民与吴振平同样不是市场部一把手,想要上位的就通过竞争来争取。

另外一个定下主管部门便是生产部,生产部不同于其他部门,算是基层领导,通俗而言可以把他理解成放大版本的车间主任,这个位置也相当重要。

普通工人没有个头头,那就是一盘散沙,所以必须第一时间拥有一名管理人。

很幸运的,在孙玉明带队培训,顶班了几天之后,这样的负责人也找到了,檀锦程从去年开始,各处走访工厂以及时不时的跟这些工厂主一起出去玩的人脉关系,这时候初见成效了。

在招聘员工还比较容易的2005年,即使是年中招聘淡季,有了一帮工厂主的推荐,招聘一些底层员工还有基层管理者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不得不说,这些工厂主朋友可能帮不了你什么大忙,但一些小事还真是尽心尽力,一个电话过去,对方是真的会花心想帮你找的,之前离职的员工里有哪些能力比较出色的啊,离职后依旧还保持联系的也会打电话帮忙问问。

汪国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介绍到闪驰车业来的,有着汽配行业数十年车间管理经验的汪国新,今年43岁,自此便成为闪驰车业生产部门的主管。

企业创立初期,员工的能力除了一些非常关键的岗位之外,其实要求真不是那么高,合适就行,合适的位置由合适的人来管理便可。

今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初期跟着一起创业的那批员工,注定会有很大一部分被淘汰;优胜劣汰,这是企业,也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