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便是在场的教授大师们,都对于包国维转变的原因充满了兴趣,他们正襟危坐,等待着包国维的下一步言语。
可却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实际上我想了想,也并不是什么很复杂的东西,看过我《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作的同学,或许会知道。
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建立文明社会,依靠的不是上帝眷顾,不是人类这个种族天生就比猴子聪明高贵。
而是因为经验二字。
经验二字,落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无非是历史二字罢了。
所以,阅读历史,便是我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就这么简单?
台下的学生们有点不太相信这么简单的答案
这就像是从数学家口中,听到1+1=2的论证有多么高级一般
令人难以相信!
“秉文先生,你是从历史中看到了学习的规律,还是说看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在台下,沈从文十分的激动,对于包国维的答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
包国维瞥了一眼沈从文,他笑着说道。
“我很想与诸位说一说,历史的发展规律,讲一讲食物种类和地理位置,对于技术传播以及文明发展的影响。
讲一讲在食物生产占据优势的地区,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发明与创造。
一个文明的兴起,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还有食物、地理对于政治组织形成的影响,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
包国维嘴角扯了扯,看着台下的学生们继续说道:“这些知识,有些存在于我的作品里面,有些还埋藏在我的脑海里面,但并不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我所要讲的内容,比这个要重要的多。”
短短的几句话,包国维已经深深勾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食物生产和种类?
地理原因?
这些因素与文明发展的关联,一个文明因这些而兴盛,因这些而衰败?
这样的课题,简直是太有趣了,而且还十分深刻,给予了所有人讨论历史的另外一种方式。
可包国维却说,这并不是很重要?
一时间,学生们不由提出了疑惑,包国维所说的最为重要的,会是什么东西?
却不想,包国维讲起了故事。
“我生在杭城,至今还无法忘记,父亲为了我能够上一所好学校,能够出人头地,将自己的尊严卖出.可我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因为在如今的华夏,有太多人,便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战争阴影下的流民,他们为了在地里刨食,奉献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甚至为此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就算是如此,还是还不上地主的地租!
据我所知,如今华夏的农村之中,大量土地被地主所侵占,农民辛劳一年,却要将收入的五到七成全部上缴!”
在座的都是天之骄子,这个时代,能够上大学的,家里基本上都有些财力,有些人甚至家中就是包国维所说的“地主”。
所以当即有学生,觉得受到了冒犯。
北大清华现在的学风就是如此,学生们只要有一些不同意,便会立即起身反驳先生。
“先生!我并不同意你的说法!”
这名学生面容白皙,带着一丝愠怒。
“你这是偏见,地主阶级并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们的土地和金钱,也都是依靠祖祖辈辈的努力积累下来的。
若不是这些人的祖先懒惰,又怎么会落得这幅田地?
诚然,许多人因为灾祸失去生计,可这不该怪罪到地主身上!”
这名学生的话,就如同千千万万名地主心里所想的一般。
所有人,又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包国维。
此时,在清华北大的成分十分复杂,总体来说是偏左,可在接连的打压下来,不免有许多学生也开始犯了嘀咕。
他们或许是有进步思想,可一想着,自己家中便是地主阶级,却不免有些抵触了。
包国维则是回应说道。
“从1928年,关中地区三年大旱,夏秋两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1920年开始的华北旱灾和大饥荒,几乎饿死了一千多万人,灾民超过3000万!
1925年川黔湘鄂赣大饥荒,死亡数百万!
1928年至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亡1300万!
”
包国维眯着眼睛。
“需不需要我再举例子?”
他言语犀利,几乎将站起来的学生吓了一跳
却只听包国维冷笑着说道。
“各位真不会以为,饥荒只是与天灾有关吧?利用灾年,囤货居奇,将粮食价格不断炒高,从中谋取巨益,趁人之危低价购地,放印子钱、高利贷盘剥。
这些才是地主们发家的手段,干净的又有那些?
更不要说如今的许多粮商.”
包国维引经据典,各项事实将那名学生说得面红耳赤。
北大清华的学子,终究还是要脸的,默默地低下头沉默不语。
显然,对于这些手段,他心里是知晓的。
包国维深深吸了一口气,用上了迅哥儿的名言。
“在满满当当历史,还有如今的报纸上,我看到了吃人二字,‘岁大饥,人相食’这句话,在史书上出现了无数次。
难道这世界生来就该如此么?”
他发出震耳欲聋地质询,却又自问自答说道。
“不该如此,千百年来的王朝更替,历史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包国维咬牙切齿起来。
“即便到了如今,这片土地上的军阀们,说是已经接受了三民主义,可本质上与那封建割据势力,有什么区别呢?”
他再次扫视一番,鸦雀无声的众人。
“这便是我从历史中得到的经验,那便是怀揣着一股子愤恨与意气,去实事求是的努力。
改变这不公的世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