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极致“哀”的作品,即便是在曰本国内也是很少见的。
有人能够写出这份“纠结”“窒息”“阴郁”,可没有人能够如这部作品一般,将无数种情感杂糅其中。特别是左翼思想。
同样的,这无疑也成为了左翼的宣传利器。
在若有若无的推动之下,这本书即便没有出版,也在曰本大学生群体之中,取得了极好的口碑。
“这部作品实在是太精彩了!简直是曰本社会的真实写照!”
“我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会要受到传播限制了,其中内容绝对是当局不愿意看到的!”
“秉文君写出了一本,全曰本作家都写不出的著作!他为什么不是曰本人!”
甚至有人,专门在校园报纸上,发出对于《人间失格》的专栏评价。
“小说的内容令人感觉到绝望和悲伤,可我却感到了一股子独属于曰本人的力量和希望!
为了生活!绚烂的死去!
而不是为了其他人,地主,资产阶级,抑或是统领我们的当权者!”
这种评价实在是太过于敏感了。
很快,报纸便被封禁,相关学生也下落不明。
可相关言论,还是不可避免的流传开来。
这就像是一场革命!
以《人间失格》为契机,这种思潮实实在在的,正在潜移默化改变曰本大学生的想法。
毕竟,从前对于他们来说。
为天蝗效忠牺牲,乃是最为荣耀的存在。
而《人间失格》,它似乎重新定义了这种牺牲?
个体的牺牲,不应该是为了压迫自己的利益既得者。
而只能是为了大多数人!
那些沉默的普通人!
工人、农民等等一切底层人士!
这才是对的!
当局很快就觉察到了《人间失格》,这一部作品的存在。
并且下令将其定为禁书的行列,所有收藏相关书籍的人,都被视作犯罪。
可一来,《人间失格》这部作品本来就没有走出版的渠道,相关的封禁很难取得效果。
二来,官方这一封禁,当即引起了反效果。
最近,曰本国内的形势本就紧张,经济危机加上政治危机,使得当局疯狂对于言论进行管控。
这一下子算是捅了马蜂窝,不少人奋起抗议,将阅读《人间失格》视作进步的标志。
在当局的搅和下,《人间失格》的传播不仅没有停止,反倒是越来越快了。
甚至到了后来,一些商人也注意到其中商机。
因为文坛内对于这部作品的追捧,所以商人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出版印刷。
可手抄的形式不被限制啊?
有头脑的商人,便找来了字迹不错的写手,抄录出几份精品的《人间失格》,以一种十分精美的包装售卖,当做拜访客人所赠送的礼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官方封禁的小说,竟然一时间成为东京风靡的文学作品。
甚至,出现了倒反天罡的一幕。
《人间失格》里头有许多反封建反贵族反权贵的桥段,可因为它的名头,以及谈论它可以彰显身份。
不少富商贵族官员,甚至以能够收藏到精美字迹版本的《人间失格》为荣。
只不过,他们其中有多少真正阅读到人间失格的内容,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当然,作品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然是好的。
终究来讲,《人间失格》还是一部极具悲观色彩的作品。
太宰治通过阅读包国维从前的作品,在左翼思想的熏陶之下,或许能够呈现“觉醒”的状态。
可其他人可不一定这么幸运。
《人间失格》越火爆,可带来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甚至有不少从前内心脆弱敏感的人,在读了人间失格之后,对于死亡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们开始不害怕死亡,甚至尝试死亡。
不过,好在包国维并没有像是原著一般写,而是让主角叶藏有了努力后死去的悲壮情节。
这就没有引起无端自杀的发生。
而是让更多人,想着以有限的生命,去搞出一点事情来。
当然,这种思想还有一点好处。
那便是,有这种脆弱敏感心思的,大都都为家庭优渥的地主阶级、中产阶级人士。
底层人士是无暇去抑郁的,他们连肉体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又有什么功夫去思考精神层面的问题呢?
在之后的几年中,曰本军部对于这种现象怒不可遏,甚至将包国维列入了黑名单之中,多次尝试刺杀对方,并且封禁这本书。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间失格》的爆火,影响了众多曰本社会青年的思想。
让他们不再被军国主义思想所裹挟,甚至还壮大了曰本左翼势力的形成。
给曰本军部的许多计划,造成了很多麻烦。
在曰本发动战争以后,更有许多曰本学生,受到《人间失格》的影响,拒绝参与到这次非正义的战争之中。
战争期间,更是有无数的学生组织,对于曰本军部的战争计划给予破坏。
他们不害怕死亡么?
原本是害怕的,可许多人受到《人间失格》的影响之后,便开始更加期待一种绚烂的死亡。
“与其自艾自怜的死去,不如为社会做出点贡献,看不到正义的时候,我们便化身为正义本身!”
这句话,不断流传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曰本青年人口中。
甚至于到了几十年以后,战争结束曰本经济高速发展,最终又迎来经济泡沫。
仍旧有不少人翻出这本《人间失格》,将它看做自己的精神寄托。
原本想要自杀的人们,也因为这本书改变了想法。
他们成立了诸如“正义死亡小组”一般的组织,主要宗旨便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守护社会上的道义与稳定。
或是舍身惩治歹徒,不惜以生命的代价。
或是以命换命,去惩治社会上的那些虫豸。
或是燃烧自己,也要让公众看到真正的真相。
等等,诸如此类。
便连包国维也没有想到,他的一本《菊与刀》,能够引发出曰本人对于死亡的全新理解。
以至于到了后来,包国维这个名字,在曰本文学界,可以与迅哥儿齐名。
兴起了无数研究包国维作品和个人的学派。
甚至于出现了闹剧。
例如曰本疯狂吹捧景仰包国维之时,韩国人便跳出来,说什么自古以来,包国维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韩国人。
曰本人当即就不乐意,斥责对方是在污蔑他们心中的伟人。
两国争吵不休。
而包国维真正的母国,华夏网友看到这一幕则是忍俊不禁。
曰本人和韩国人,因为一个华夏人而打得你死我活?
不过,这种事情在包国维,这个奇人身上发生,倒也是不奇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