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1 / 2)

第425章《萌芽》兴起!翻译版成正版了?

津门。

《萌芽》报社。

“寿民,如此专心致志看什么呢?却不怕有人将你这报社给搬空了?”

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温和,且带着一丝调笑的声音。

原本在看杂志的李寿民立即从专注之中惊醒,他抬眼一看,便看到一名两鬓斑白,却神采奕奕的先生。

他惊讶地叫出声音来说道:“季鸾先生,你怎么来了?”

原来,来人正是如今《大公报》的主笔先生,曾经担任过孙先生秘书,也是当下津门新闻业的执牛耳者,张季鸾先生。

张季鸾穿着一身黑色长衫,在李寿民身边坐下说道:“这不是受了秉文那小子的委托么?我张炽章不是不守信的人,秉文是一个人才,自然是要多来你们报社瞧瞧。”

李寿民则是有些歉意地挠挠头说道:“您看这您要来也不提前说上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有什么好准备的?”张季鸾满不在意地说道。“我又非什么贵人,只要有口茶水喝便行了。”

“您等着,我这给你去倒杯茶水。”

李寿民不容分说,以对方这个身份,自己是应该礼遇的。

《萌芽》报社刚刚成立没多久,人员还没有固定下来,所以什么事情倒还要李寿民亲力亲为。

“不妨事不妨事。”张季鸾连连摆手说道。

他本是开一个玩笑,却没想到面前这位憨态可掬的小胖子,竟然如此紧张起来。

张季鸾想了想,不由得好奇询问说道。

“我观你这《萌芽》报社,已经创办有一些时日了,在市面上也时常看到有相关内容,不知销量如何啊?”

《萌芽》筹办的时候,张季鸾和胡政之可谓是尽心尽力。

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以李寿民这个年轻人的经验,即便是拿着包国维的几万大洋,也很难将这报社给创办起来。

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从中协助,《萌芽》才能如此快速的在津门立足。

但张季鸾与胡政之并且加入到《萌芽》报社之中,二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工作,《大公报》的工作同样也不少。

前段时间,《大公报》还因为没有服从常凯申的命令,而遭受到一次审查,主要原因是《大公报》正面报道了一些苏区的相关情况,而这在当时是完全不被常凯申所允许的。

好在,如今北方初定,津门还处于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大公报》这才能有惊无险的度过难关。

当然,在张季鸾心里不会不清楚,这离不开《大公报》与包国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初奉系入关的第一手报道,便是张季鸾通过包国维的关系,这才获取到的。

那一份报道为《大公报》提升了不少影响力,甚至隐隐约约有被张学良庇护的样子。

张季鸾是不愿意放弃自己最初提出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

不过也不会忘记,包国维对于自家报社的帮助和恩情,所以一得空他便立即到《萌芽》报社来看看。

“先生问销量么?”

李寿民顶着一双大熊猫眼,显然熬了很多大夜,为这家报社的创办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实际上,李寿民觉得他更加是为了自己,办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个梦想。

说到销量,李寿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憨厚一笑,这些天在报社里面不断温养出的肥肉,也不断颤抖起来。

“说到这个还得托了先生的福气,如今在北平、津门等北方地区能够日销售一万份余,南方地区目前尚且没有打算开展销售,以秉文先生的意思估计不会那么快,若是有南方地区的销量入账,想来还是会多许多。”

“竟有这么多?”

张季鸾一时间有些惊讶了,他本以为《萌芽》报纸仅仅是二人的游戏之作,没想到竟然能达到这么大的销量。

老实说,他作为一个报纸业的老人,对于一家报社的销量是有一些心理预估的。

以他的观察来说,《萌芽》报纸如今日销量五千余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要知道《萌芽》报纸从九月份左右成立,一直到现在也不过不到半年的时间。

天下开设报纸的人那么多,可真正能做成大报的又有几个呢?

以张季鸾手上的《大公报》为例,创立将近三十余年,浮浮沉沉这么久,曾经一度名满天下。

四年前,在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努力下,经过多方好友的帮助,还有大新闻的加持,如今才堪堪达到三万余的销量。

而不到半年,包国维这个甩手掌柜创立的《萌芽》,竟然已经达到了一万多的销量?

恐怖如此,今后成为大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季鸾想到这里,都不免有些嫉妒了,他笑着调侃说道:“想不到啊,秉文这个不问世事的性子,竟然真的将报纸给办起来了,其中寿民你的努力功不可没啊!”

他这话倒也没有错,自从打算创立报纸以来,包国维基本上很少过问这边的事情。

一方面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与北方这边沟通实在是不便;另外一方面他的事务也极其繁忙,除了提供一些稿子,实在是抽不空来了。

李寿民倒是很谦虚,他挠了挠脑袋说道:“先生莫要这般夸我,说实在的,《萌芽》如今有这成就,我想也并非我一人之功。

您应该知道的,咱们这《萌芽》报纸打得乃是秉文先生的名号,多少人都是冲着这个名头来的?

还有这资金,创立报纸上下打点,这都得钱,有秉文先生的资金支持,才有《萌芽》的今天。

当然更加离不开咱们这报纸的定位,跟其他家不同。”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纸,《萌芽》报更加强调一个新字,不拘泥于从前的新闻报道,更加专注于故事和思想。

可以说,《萌芽》现在基本上分为了两个板块。

一个板块是时政,这部分偏少,主要力求以故事的形式,讽刺评论时事,投稿大多数都是跟风包国维的先锋学派作品。

另外一个则是话本小说,主要以《射雕英雄传》掀起的武侠热。

当然,也不缺乏李寿民自己的作品。

张季鸾评价说道:“寿民的《蜀山剑侠传》我可是拜读过,可谓是幻想超群,开小说千古未有之奇观,读者们都很喜欢。”

李寿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篇作品先前也经过秉文先生的点拨,不过是游戏之作,没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爱,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我已然知足了。”

二人一问一答,张季鸾算是基本了解了目前《萌芽》报社的情况。

连他也不免感慨说道:“包秉文还真是个奇人也,明明不在津门,这《萌芽》报却处处有着他的影子。”

李寿民倒是含蓄地说道:“如今便希望秉文先生平安归来,后续《萌芽》报纸的发展,还需要秉文先生的指点。”

李寿民自然知道包国维出海的事情,先前对方尚且在国内,有什么事情能够通过书信、电报来联系,如今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萌芽》的发展确实还需要斟酌一二。”张季鸾点头评价说道。“这家报纸虽然如今发展迅速,可争取的乃是类似于杂志方面的读者,寻求一个新字,发展固然会很快,可也容易陷入到瓶颈,需多思变才是。”

说到这里,张季鸾低头看到了李寿民先前看的那份杂志,不由得有些好奇。

“先前见你看这杂志入迷,这封面似乎并不是国内出版?”

李寿民点了点头说道:“先生好眼力,这是英国的《海滨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