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包国维得奖?华夏第一人!(1 / 2)

第331章包国维得奖?华夏第一人!

包国维得奖了。

华夏人鲜有知道,这次的普利策奖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

又有不知道多少外国人,暗中帮助包国维四处奔波,才终于得来了这个奖项。

可他们还是明白意义的,这个奖项说明了美国人对于包国维的认可。

身处于华夏学界的每一个人都是与有荣焉。

来自于美国的消息,南方得到了消息,北方也一同时间得到了消息。

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的杨振声,今甫先生,同样在国立青岛大学得到了这个消息。

平日里十分严肃的校长先生,今天也不免起身来发出来自于肺腑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秉文真乃我华夏之好儿郎,可让我们这些华夏子民,都长了一回脸啊!”

杨振声毕业于美国,自然能够知道普利策奖项的含金量。

其余奖项基本上都没有评选外国人的先例,唯有这個普利策历史学奖,可以从外国人之中评选。

得奖的书籍,也就是包国维此次获奖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

自从普利策历史奖,设立以来,能够得奖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包国维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足以说明了他在国外的影响力。

就这样一名华夏人,竟然还是一名十七岁的少年,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感慨。

杨振声放下令人头大的文件,先将学校的事情放一放,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将这个普天同庆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好友。

刚刚走到门口,大门竟然被同时打开了。

迎面走来一名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青年人,见到行色匆匆的杨振声,青年人不由得有些惊讶问道。

“今甫先生出了何事?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能够让你如此春光满面,还行色匆匆啊?”

杨振声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来人的肩膀,十分高兴地说道。

“嗨呀,原来是实秋啊!我正在准备去找你,你便自己送上门来了,是好消息!是天大的好消息!”

青年人自然便是梁实秋了。

年初的时候,国立青岛大学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再过个一两个月,开学典礼便要开始了。

国府对于杨振声校长之位的任命早就下来了,就等到九月份开学之时,杨振声正式宣誓就职校长了。

为了办好刚刚起步的青岛大学,杨振声还邀请了一批国内一流文学家、教育家来教学。

而梁实秋就是其中之一。

他如今任职国立青岛大学的外文系教授兼任图书馆长,也算是尽心尽力。

二人早有私交,在要不然也不会对方一纸书信,梁实秋便立马收拾行李到达青岛。

梁实秋脸上露出笑容,他也挥了挥手中的报纸说道:“这不是巧了嘛,今甫先生我这里也有一个好消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同一个。”

杨振声愣了一下,他当即压低了声音道:“可是关于包秉文得奖一事?”

“正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消息?”

梁实秋此刻的脸上还带着青涩,他快步走入了办公室之中,于茶桌上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股脑地灌入了肚子里面。

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脸色潮红地对走过来的杨振声说道:“今甫先生你是没有出去,外头如今已经炸开锅了,学生们将报亭还有书店都挤爆了,特别是包国维的作品,尤其是这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从出版以来就销售量不俗,这回更加是销量大增,据我观察脱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看了那份报纸,上面的标题乃是《时报》。

不出所料,时报一直以来都是抢先报道包国维情况的报纸媒体,且消息的准确性一直都能够得到信任。

实际上也不必怀疑此事的真实性了,因为先前梁实秋在报刊媒体上,还看到了不少其他报纸媒体的报道。

甚至于,一些在华夏的外国友人都发来了贺电,事情真的不能够再真了!

看完报纸,杨振声不由得感慨说道:“自我华夏驱除帝制以来,于国际上所得到的几乎都是批判的声音,落后与蛮夷成为了咱们的代名词,咱们这些从国外回来的学子,一心报国,空有一身气力却不知道从何处使出,这回包秉文可算是让大家伙,好好的扬眉吐气一番!”

从前,虽然有一些学者,在国外得到了认可,可那终究还是停留在纸媒之上的认可,得到几篇文章的认可,实际上并不算什么,有的时候更加看人脉。

可得到奖项就完全不同了,那是要真真切切地在美国有影响力,才能够得以出现的情况。

不然,平白无故的,美国人为什么要将普利策奖,颁给一个从来都没有到过美国的华夏人?

梁实秋点点头说道:“这是让无数国人欢欣鼓舞的大事,足够令人浮一大白!”

上一个,让所有人这么激动的,乃是亚洲唯一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泰戈尔。

一度被人称作亚洲的文坛巨匠。

包国维虽然仅仅是获得普利策奖,可以他十七岁的年纪,明眼人都看得出对方前途无量了。

一时间,杨振声不由得有些恍惚,他脑袋里面升起一个想法说道:“实秋,你说我们能不能请这个包秉文,来咱们大学担任一个教职,这一部《枪炮、病菌与钢铁》将成为今后,所有学子学习近代史,离不开的教科书!”

听到对方这个想法,梁实秋有些迟疑,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于作品和荣誉而言,包秉文绝迹已经能够在国内任何一大学,担任起讲师的职务,可是于年纪而言,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儿戏了要知道他十七岁的年纪,可是比大多数的大学生还要年轻啊“

虽然古人经常说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真正到了现实之中,让一个远小于自己的讲师,上台讲课终究还是有些惊世骇俗。

梁实秋又提到。

“今甫先生难道忘记了,北大如今已经向包国维发出了邀请函,过段时间,便邀请他免试入学北大。”

他脸上又露出意味深长地笑容说道:“名义上说是去学习,可是实际上也充当讲师的职务,今甫先生应该明白北大那些先生的意思吧?”

杨振声愣了一下,他无奈地摇摇头。

“实秋,看起来咱们还是慢了一步啰,面对这样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北平方面的教授们,早就先一步下手了。”

他还存着希冀,对着梁实秋说道:“实秋你在学界素来朋友众多,虽不能请这包秉文来我们这里任教,但能否找些熟人,请他来这里讲讲课也成啊!”

梁实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不由得有些无语地说道。

“今甫先生,你让其他人去或许靠谱,可你找我梁实秋,却是结结实实的找错人了。”

“啊?”

叹了一口气,梁实秋解释说道:“我与南方的那位周树人素来不对付,在各类观点之上,都有所争论,而包秉文与周树人一直交好,后者还是包秉文的师兄.由我去找包秉文,怕不是会起到反效果。”

杨振声愣了一下,随即发出大笑说道:“原来是此事啊!我倒是全然忘记了。”

梁鲁之争,在民国时期的文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梁实秋乃是文坛新星,面对文坛前辈迅哥儿的犀利文字,也同样丝毫不惧。

两个人在报纸媒体上,自1927年伊始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的论战,可以说是难分伯仲。

吵到红眼的时候,甚至一些粗鄙言语都出来了。

例如迅哥儿骂梁实秋“乏走狗”,梁实秋则是回击迅哥儿为“乏牛”。

二人在文字上,甚至都要杀红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