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谁的?(2 / 2)

特别是包国维敏锐的感觉到,这位女记者的政治倾向,深深受到了马克思著作的影响,也难怪国府和美国人,要对她如此警惕了。

历史上,她虽然并没有明面上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人,可却接触了无数布尔什维克,为苏区以及华夏的各地发声。

包国维有理由怀疑,这个女记者早已暗中加入到了布尔什维克。

这也是不奇怪的,实际上从历史上来看,北方那位红色国家,对于世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在20世纪90年代她轰然倒塌之前,曾经一度是许多文化人士的精神寄托,甚至于在西方各国为其传递情报。

这样的情况在她倒塌之后发生了改变,从此美利坚人占据了这个“灯塔”的地位。

“我看过您的许多作品,尤其喜欢《回答》和《老人与海》这两部作品,前者为世界上的广大读者提供了抗争的力量,后者虽还未翻译成英文,但仅仅是通过简单的中文阅读,我便感受到了不一般的风采。”

“您让我对于华夏升起了更多的好奇心。”

史沫特莱由衷地说道。

听习惯了夸赞,可从史沫特莱口中说出来,却让包国维无比的舒坦。

因为种种原因,他不能够去苏区,也少与可爱的那群人接触,可从史沫特莱口中,他便可以感受到,这群人对于自己的认可。

对于包国维来说,这样便是足够了。

所以,包国维笑着说道:“《老人与海》后续的翻译版本很快便会出来,我与一些美国出版商人都有联系,后续应该会出版到全世界,希望读者们会喜欢。”

老实说,包国维并不看好《老人与海》的海外销量,即便他已经在海外打出了名头,但是这种以华夏人为核心,呈现出华夏民族历史和精神的作品,显然不能够满足许多西方人“高高在上”的情感。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写出了其他民族的落后和愚昧,才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文明和高尚。

这一点不光光是现在,一百年后也是亦然。

可史沫特莱却笑着摇摇头。

“包先生太过于谦虚了,您的作品拯救了无数的西方人,例如美国人英国人,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回答》和《活着》都带给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这一点是不可磨灭的,甚至于有人评价说道,年底的诺贝尔文学奖若不是由你来拿到,那么他便去瑞典砸烂那些评委的脑袋。”

“能够得到这种评价,我已经很高兴了,不敢再奢望什么了。”

包国维拱拱手。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可是美国作家刘易斯,写出《巴比特》那位,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自己能不能从他手中夺走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还是个未知数,当然也看瑞典那些评委老头的想法。

至于,史沫特莱提到,他的作品拯救了无数的西方人。

老实说,这并不是包国维的本意,他脸上露出苦涩说道。

“我救得了他们,却救不了自己的国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