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 上伐下为义(2 / 2)

“康成先生。”

船帘一动,又进来个儒士打扮的男子,身后还跟随着这一个束发少年,面如冠玉,丰郎神俊,两人对着郑玄行了一礼。

“先生以为如何,是否要避开军队,另换渡口停泊?”

诸葛玄对郑玄很是尊敬,原先曹操入徐州,郑玄也在提前得到消息的一批人当中,他居于南山,不知世事,这徐州之祸,无论如何是殃及不到他身上的。

可他能保全自身,却不能不为自己的这些学生考虑。

兵锋之下,难道那些士卒杀人前会问清楚每个人的身份吗?

陶谦虽自顾不暇,但在安置郑玄一事上还是出了力气,他知道徐州士族避祸崩逃的不少,其中可以依托的只有陈氏父子。

然而令陶谦没想到的是,曹操从泰山入徐州,陈登父子在面对曹操大军之时,竟选择留在他徐州,并未弃官离去。

他心中感动之余,却也再无空暇去处理郑玄等人,所幸许邵曾至琅琊郡,与诸葛氏有过相交。

因此他得知诸葛玄有离开琅琊郡避祸的意图后,便提前去信,询问能否协助郑玄及其弟子离开徐州。

郑玄纵然是当世名儒,可也改不了他已是个垂暮老者的事实,何况他这些年编撰,注解书卷无数,即便是离徐州,却也是断不可能弃下那些心血的。

带上郑玄,对于一个逃难的家族来说,其实是个极大的负累。

但若说是一点益处也无,却不尽然。

不提护送郑玄和他那些弟子离开徐州,可以带来多大的名望和人脉,单说自己车队之中的是康成先生和各类典籍,也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刁难。

诸葛玄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现在帮助郑玄,对于他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他应下许邵之请,固然是出于礼仪,但他也是一家之长。

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

“只在渡口停船即可,那领军的是老夫故人,胤谊不必担忧。”

郑玄说着,招来诸葛玄身后的少年。

“可有见到子尼?”

少年双目炯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养出了股行动自若的气度。

“子尼师兄在船头,同季珪师兄争论‘大义’。”

“哦?”

郑玄来了兴趣:“孔明长于舌辩,竟然不曾参与其中吗?”

“亮非愿为舌辩之士。”

“二位师兄或是以为天子诏令之中,明言陶使君为逆,则曹公即为大义;或是觉得使君无勾结黄巾之实,诛杀首恶为义,屠杀百姓为罪。”

“亮以为,征者,上伐下也,天子诏曰‘征徐州’,‘伐’可称义,屠则否,非道也。”

“二位师兄辩论‘义’……亮却觉得即便辩出道理,于事实也并无更改转圜之力,又何须多废口舌呢?”

“这难道不是诡辩?你这小子倒会偷梁换柱。”

郑玄捋着胡须,哈哈大笑。

“几位先生,到渡口了!”

感谢

来自遥远的地方

书友20200718164754346

投的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