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2)

“回禀陛下,臣,做不到啊。”

【虽然由往来贸易等几相抵消,可每回辽国派人来接受岁币绢帛等赔款,必定会摆出趾高气昂的做派,甚至对宋朝官员颐指气使,由于大宋普遍对辽国的恐惧感,使得宋朝官员们直不起腰来。

更不用说辽国来使带着天然的优越感,时常在交接宴时提出武力比试等项目,这种被明晃晃鄙视的憋屈感,就一直萦绕在宋朝人们的头顶。

两国以兄弟相称后,尝尝在交割岁币时互换土特产,辽国除了银钱,就是各种各样的皮毛,宋朝给的却是茶叶、瓷器等精工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招待辽国来使所花费的钱财,也都是宋朝从百姓们身上所获取的,岁币一说彻底将宋朝人们的脊梁骨给打断了。

看起来宋朝好像在这些一来一去的货币数字间占了便宜,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辽国要求现银,宋朝就得派百姓开采,开采完还得千里迢迢运至边境,绢帛等物也由朝廷出面,低价从百姓手中收购,这些可都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

百姓们不仅被朝廷压榨得难过日子,还失了作为宋朝子民的脸面与民族荣耀感,这样重重矛盾叠加后,宋朝一代弱于一代便是必然趋势。

更不用说,打断了脊梁骨求得的和平,就真的是和平吗?恐怕只是宋真宗赵恒一人的和平罢了。

辽国发现大宋软弱可欺,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来边境走上一遭,折腾些动静出来,宋朝上下就会吓得胆颤,辽国还在之后无理提出增加岁币,宋朝也只得咬牙支付。

所以国家的安宁,从来就不是靠赔款送岁币就能得来的,而是靠着富国强兵,才能不惧外敌。】

-

“没错,天幕此言正和朕意啊。”

靠着岁币换取和平,宋朝皇帝晚上倒也睡得着觉,李世民不理解,不过想到唐朝末年的混乱局面,又一时无言。

没多久,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对高句丽用兵,朕准备亲征。”

长孙无忌不同意此举:

“陛下,臣以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眼见长孙无忌准备长篇大论的说起来,李世民摆了摆手道:

“朕意已决。”

-

“爹!徐徐图之!切不可急躁,不是不让你去打仗!”

朱高炽又一次抱着父亲的双腿,做了常务副皇帝的这些年,他才知道民间疾苦,只要是兴起战事,百姓就不得安宁。

朱棣无奈的看向脚边的拦路儿子,说道:

“高炽啊,和平是靠打出来的。”

“没错,爹你说的全对!可连年征战换来了和平,百姓们的生活也被毁得彻底,在百姓生活富足的同时再谈对外征战,或许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