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再开两窍,中下丹田
混沌神石与纪元劫金都是最顶级的材料,里面没有任何的杂质,在都天神火的灼烧下,两者分别化为一滩混沌色的液体,与一滩紫色的液体。
紫色,是大道的颜色。
混沌,是宇宙初始的颜色。
玄妙的气息涌动,像是来到了天地未开之时,有大道在诞生。
“炼!”
姜黎以神魂牵引两滩液体,使之与自身血肉混合成一团,然后便在脑海中观想天地烘炉。
嗡嗡嗡……
玄妙的气息流转,随着天地烘炉在姜黎的脑海中成型,这团液体自发的发生变化,模样不断的改变着,最后渐渐化成一个半人高的道炉。
说是炉,其实与鼎类似。半人来高,两耳四足,象征着阴阳四极。
鼎盖之上,有日月星辰的虚影流转,象征着周天星辰。鼎身之上,烙印着鸟兽鱼虫,草树木,象征着天地万灵。鼎底之上,山川大地若隐若现,象征着无垠大地。
这就是天地烘炉,化天地为一烘炉,可炼化天地间的一切。
轰隆!
天地烘炉成型的瞬间,天地顿时有感,凭空落下九道先天雷霆,劈打在天地烘炉的身上。
就见天地烘炉颤了颤,鼎口喷涌出一股强大的吸力,直接将这九道先天雷霆吞噬,炼化为纯粹的先天道韵反复淬炼自身。
旋即,一股圆满之意,从天地烘炉的身上升腾。
却是天地烘炉太过不凡,见它诞生,就是天地也忍不住惊喜,特意降下九道雷霆,助它完成最后的淬炼。
同一时间,姜黎感觉自己与天地烘炉之间,多出了一股玄妙的联系,好似它就是自身的一部分,随时都能融入血肉之中。
难言的欣喜,情不自禁的涌上心头。这是姜黎在为天地烘炉的诞生,而感到高兴。
雷劫过后,天地烘炉彻底成型,为下品宝器,与姜黎的修为对应。
刷~~
姜黎心念一动,半人高的天地烘炉立即化作婴儿拳头大小,飞入他的眉心,在他的祖窍安家落户。
而天地洪炉一进入姜黎的祖窍,立即发挥其炼化之能,将姜黎的神魂收了进去,其内十日横空,风雨雷电浩荡,五行之力轮转……
种种异象接连浮现,很快就把姜黎的神魂,里里外外的全都淬炼了一遍。
待姜黎的神魂,从天地烘炉里面出来时,看起来整个的缩水了一圈,但他的气息却更加强大了,形体也更加凝实了,璀璨的金光自发的流露出来,在他的脑后形成一道神轮。
“相比较于肉身,我的神魂果然是薄弱项,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提升空间。”
感觉到元神的变化,姜黎叹道。得自昊天镜的昊天大道经,他显然没有练到家,否则这次淬炼,神魂不应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四境,按照道祖的说法,就是从炼精化气,晋升为炼气化神。炼化天地间无处不在的气,以壮大自己的神魂。”
各家修行体系虽然不同,但理念却是相同的,大抵都绕不过十六真言,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返虚合道。
现在的话,最前面还要加一个炼谷还精。
姜黎现在,就是结束了炼精化气的修炼,开始炼气化神。以后修炼的侧重点,在淬炼肉身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壮大神魂。
“炼气化神!”
想到这里,姜黎心念一动,开始调动体内的都天之力,自丹田而起,一路向上,直入眉心祖窍。
轰!
天地烘炉震动,将这股自下丹田涌来的真气吞噬,全力炼化起来。
所谓炼气化神,就是先炼自己的气,然后再炼天地间的气,炼到神魂诞生出神性,可飞天遁地,可移山填海。如此,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都天之力在天地烘炉中翻滚,不停的升华着,如此反复升华九次,突然化为一缕紫色的气流,从天地烘炉中冲出,融入姜黎的神魂。
此乃鸿蒙之气,为大道之气。传说中的大道之基鸿蒙紫气,便是鸿蒙之气的源头。
混沌之气为天地母,是万灵的源头,万灵的肉身与灵魂,都是由混沌之气演变而来。
鸿蒙之气为道之始,是所有大道的源头,众生的真灵与智慧,皆是鸿蒙之气演变而来。
就是说,混沌给予万灵生命,鸿蒙给予万灵智慧。
吞噬了这缕鸿蒙之气,姜黎的神魂猛然提升了一大截。
然后,就见他一口气喷出,大半鸿蒙之气外泄,开始向下回流,一路经过中丹田,重新返回了下丹田。
“绛宫,精海,这两个窍穴就要开辟了。”
姜黎心有所感,突然睁开双眼。
绛宫,就是心脏,为中丹田,藏气之府,又被称之为气海。精海,就是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为藏精之府。
而祖窍,则是上丹田,为藏神之府,又被称之为神海。
这三个窍穴,就是人体上中下三大丹田,分别代表着人的精气神。
姜黎此次炼气化神,炼制出一缕纯净的鸿蒙之气,竟是同时撼动了三个丹田,并使得那还未开辟的中丹田与下丹田,接连出现了开辟的迹象。
心知机会难得,姜黎敢犹豫,再次调动丹田里的力量,一路向上,涌入眉心祖窍。
天地烘炉来者不拒,无论多少力量他都照单全收,运转天地之力全力炼化。
就这样,姜黎先是炼气化神,接着又炼神还气,如此反复循环了不知多少遍。他的精气神在此期间,也都被反复淬炼着,变得越来越强了。
大约两日后,姜黎的精气神到达极限,鸿蒙之气在体内流转,他的下丹田与中丹田竟是同时开辟。
刹那间,天地生变。
虚空中有灵气涌现,不停的涌入姜黎的中丹田。同时,更有山川大地精华涌来,朝着姜黎的下丹田灌去。
下丹田与大地山川通,中丹田与虚空通,上丹田与日月通。姜黎立足于天地间,只觉自身力量无穷无尽,举手投足间更是能引动天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