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第370章 总督海务大臣(2 / 2)

严绍庭也不急切,反倒是好整以暇的扭头看向旁边还跪在地上的张居正。

原本在自己的计划里,这件事情还需要往后放。因为还是那句老话。

攘外必先安内。

朝廷当下还有各种问题存在,远没有达到能上下一气做这件事情的时候。

但既然张居正愿意冒头,那这个担子不妨按在他肩上。

至于功劳?

只要这个法子是自己提出来的,而自己又是最懂这件事情究竟该如何操办的人,那么功劳就不会少了自己一份。

而张居正也看到了严绍庭正在盯着自己。

他的眼里露出了一抹感激。

因为若是自己猜的没错,这件事严绍庭必然会举荐给自己。

而他也从这件事情里看到了另一个机会。

一旦这件事日后产生的利益足够大,一旦那些出海担当使臣的人到任回朝,必然是要受到重用的。

而这些人培养起来,远比自己当下在朝中所有人眼皮子底下一点点的培养变法派,来的更加容易。

用海外的利益来倒逼朝廷变法革新。

瞬间。

张居正就明白了严绍庭的真正图谋。

即便严绍庭没有想到这一层,但自己却看到了这个可能。

只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嘉靖却是缓缓开口:“兹事体大,一旦朕今日允了你所谏此法,则朝廷必然要随之更张,用以何人于此事,朝廷各部司如何权衡,朕……”

嘉靖不是傻子。

同样看出了这件事其中所能带来的利益和利弊。

可以说,自己一旦点头同意。

那么朝廷里就会出现一股新的力量。

凡是被委任到这件事情上的官员,必然会牢牢的把控着这件事带来的利益和权力,到时候朝廷里就会多出诸多争斗。

就在老道长犹豫迟疑的时候。

严绍庭也适时开口:“陛下,此事谋的是我朝万世之事,所以当下也不必急于一时。微臣以为,当下可先遣朝中能臣南下,督办水师及通商海外一事。毕竟朝廷当下已经开海,海外事宜分担于各司实在不宜管辖,难免会生出掣肘。

不如全海外之事于一人一职,督办水师建造战船护卫通商海外,于此便可自水师遴选能人以护卫出海商贾之名义,先行常驻南洋诸国,继而一步步延伸至葱岭以西诸国及欧逻巴诸国,待成事之时再改为我大明使臣。”

嘉靖当即会心一笑,目光暧昧的看向严绍庭:“朕记得,如今那个大明对外商号的差事,便是你担着的吧。”

有了严绍庭这番话,在嘉靖看来,这就是严绍庭在给自己揽差事和权力。

然而。

严绍庭下一秒便立马连连摇头,而后面露苦涩的抱紧双拳:“启禀陛下,臣在朝中如今担的差事实在太多,早已让微臣力不从心。若是陛下准允,臣倒是想将对外商号及开海事宜都交付出来。”

嘉靖双眼眯起:“哦?虽然朕知你非是眷恋权柄之人,但你愿意将自己一手促成的差事都交出来给旁人?”

听到这话。

严绍庭当即昂首挺胸,右手猛的一挥身前官袍,屈膝跪在了地上。

只是他的脑袋依旧是高昂着的。

“陛下,微臣在朝为官,当差做事,都是陛下信任。即便这些差事是微臣促成,但若无陛下隆恩,微臣又如何能操办这些差事?只要能为我朝开盛世,便是叫微臣今日开始就闲赋在家,微臣也心甘情愿!”

嘉靖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稍稍试探一句,严绍庭就有如此大的反应。

他不由心生怀疑。

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他不由伸出手:“你且起来,朕不是这个意思。”

严绍庭却未曾起来,反倒是拱手抱拳:“微臣知晓陛下圣明仁德,非是猜忌臣下之君。不过微臣今日所谏,若陛下准允,微臣还想再谏一言,望陛下能一同准允。”

嘉靖这会儿心中对严绍庭的反应可是相当欣慰。

当即挥手道:“你尽管说来。”

严绍庭这才脸色稍稍松动了一些:“微臣以为,若陛下当真准允微臣今日谏言之事,则朝廷当于东南出海之地,增设一总督海务的大臣,专办一切海上之事,方便协调各方,权衡利弊,直奏陛下。”

见严绍庭说的认真。

嘉靖终于是确信,自己刚刚是想多了。

他的语气愈发缓和起来:“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

说着话。

他的目光,还是落在了严绍庭身上。

若是当真论起要在东南增设这个总督海务的大臣,那么严绍庭就是最佳人选。

但是朝廷里还有那么多事情。

自己又不愿意放他南下啊。

这小子平日里鬼点子最多,放他南下若是自己遇到事情,找谁商议去?

严绍庭这时候目光一转,心知老道长大概是已经被自己说动了。

这个总督海务大臣的事情,大抵是能成真了。

于是,严绍庭便佯装疑惑道:“陛下可是在思虑,该由朝中何人出任总督海务大臣一事?”

嘉靖点了点头:“此事虽是新设,可若增设,便执掌我朝一应海外之事,不可不慎重选才。”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成为那个万国使臣前来朝拜的天下共主的事情啊!

总督海务大臣,岂能随便选任!

严绍庭这时候微微一笑。

“陛下。”

“其实总督海务大臣一职人选,非是难事。”

“微臣以为最佳人选,当下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月票月票

…………

注:《明实录·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三》甲申更名奉天殿曰皇极华盖殿曰中极谨身殿曰建极文楼曰昭阁武楼曰武成阁左顺门曰会极右顺门曰归极奉天门曰皇极东角门曰弘政西角门曰宣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