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第300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1 / 2)

第300章我的地盘我做主

三天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

而周云逸说的话,昌平百姓们也是老老实实听话的。

毕竟除开周云逸乃是朝廷命官的缘故,更因为这一年多里,这位很多时候有点死脑筋的周师傅也确确实实是不计回报的帮着昌平一点点便好。

既然周师傅说了三天后开挖红薯。

那就算是严大少爷来了,也不管用。

昌平农桑上的事情,如今周师傅才是最大的那个。

反正这个道理还是严大少爷说的。

那句话叫什么来的?

术业有专攻。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专业的人就得听专业的话。

嗯。

所以严大少爷来了也没用。

三日后。

眨眼即到。

周云逸似乎是算了一个好天出来,天空中挂着云层,将阳光遮挡了大半,微风和煦,不至于让这些在田间地头忙活着的人们感到酷热。

早早的。

几个村的百姓,就分成两批。

一批上山在原本的红薯地上忙活。

另外一批,则是到了山下最好的一块地里。

治安司的文书带着人和大秤砣守在一旁。

顺天府户房的人也被请了过来,作为见证。

毕竟今年红薯的产量,是要上报朝廷的,得要多方作证。

早早的。

严绍庭就陪着裕王朱载坖,如今的昌平书院山长,吃好了饭。

朱山长借口还有些事要处理,便让严绍庭先行到外面去。

也不知道这位要做什么事。

严绍庭自顾自的到了外面红薯地旁。

徐渭当即就靠了过来,指着正带着人丈量出整整一亩地范围的周云逸。

他笑着说道:“按照估算,今年这块地的亩产必然会再上一个台阶,等到时候将消息上报朝廷,侍读便又能立下一个大大的功劳。”

严绍庭却是摇摇头:“这都不重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上的事情,再大的功劳也不是功劳,能让百姓都吃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徐渭在一旁连连点头。

只有严绍庭知道,红薯并不能作为主食,更多是作为辅食使用,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红薯粥、红薯干等。

虽然高产量的作物,并不可能直接从观念上改变天底下的地主老财们兼并土地的贪欲。

但朝廷却能借助红薯这等高产量的作物,多多的囤积食物。

一旦地方上有了灾情,朝廷就能有大量的红薯赈济下去。

这个时候就别管是不是主食了,也别管能不能一直吃。

先有一口吃的,就是邀天之幸。

另一头。

带着百姓们在田间忙活着的周云逸,终于是忙完了所有的准备事宜。

等到他又前前后后检查了一遍,这才大喊一声:“开挖!”

百姓们就进到用绳子围起来的一亩地里,开始先将这一块地里的红薯挖出来,计算亩产。

而在这个时候。

远处的道路上。

已经有不少马车赶了过来。

而在另一方,从纺织厂那边的路也有马车靠过来。

昌平有亩产十数石的粮食,这个消息在朝中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哪怕今天不是休沐。

各部司的堂官们,也都默契的留下一份外出办差的帖子在本部,随后便一一出城往昌平而来。

至于是和官员们绕开走另一条路,最后从纺织厂那边过来的马车。

自然是已经习惯了出宫的皇帝。

在换上民间衣裳的郭玉闯等人护卫下,老道长的马车慢悠悠的停在了红薯地不远处,未曾靠近过来。

但明眼人却都看得清楚。

只是皇帝不出来,不发话,他们自然也就装作没看见。

徐阶和高拱、袁炜三人站在一块,只是都未曾有过交流,只是盯着眼前一开始挖掘的红薯地。

百姓们先是将地里的红薯藤割掉,然后统一堆放在一起,随后就有人赶过来将这些红薯藤用牛车拉走。

徐渭如今也是昌平治安司的司丞。

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官,但好歹是有了官身。

他当即上前道:“诸位上官,这红薯浑身都是宝,叶子一开始鲜嫩的时候可以人吃,等到了如今收成的时候,这藤叶就可以割下来喂给家畜们吃,可谓一物多用。”

袁炜当即点头赞扬道:“确实不错,仅仅是叶子就能人吃得,家畜也能吃得,便是这产量低一些,也算得上是个好东西。”

他这是没忘给严绍庭摆一个台阶。

要是等下产量并不如传闻之中的那样,也能有个说法。

毕竟浑身都是宝的红薯,你总不能指望真的就有天高的亩产量吧。

高拱亦是说道:“多一点产量,百姓就能多一份收获,若是推广至天下,说不得往后就能少些人再饿死了。”

礼部尚书严讷站在三位内阁辅臣的后面,与一众九卿大员站在一起。

严讷当即笑着开口道:“这等高产作物,即便不如传闻之中那般神奇,也是我中原罕见之物,此物岂能独在昌平,依我之见,还是要尽快收归朝廷,而后分发至天下各地,造福百姓才好。”

这是要抢功劳了。

脸都不要了。

那边。

严绍庭则是笑着开口道:“严尚书多虑了,这红薯本就是要献于朝廷,昌平更会派遣专人专门教授如何耕种培育,以求能真正让天下人多些吃的,能让那些肆无忌惮、贪欲无限之辈少些贪婪,不再兼并盘剥穷苦百姓。”

这其实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妨碍严绍庭这个时候,当众恶心一下严讷。

在场的都是明白人,谁不知道这里面哪家侵占土地,哪家贪墨钱粮。

果然。

随着他开口,严讷便是面色一滞,心中已经有了三分怒意。

你要派人传授如何栽种就是了。

说什么兼并盘剥百姓。

扯东扯西。

有辱斯文!

然而这时候。

只见书院那边,又有一大帮人在裕王朱载坖的带领下,乌泱泱排着队走了过来。

在他的身后。

是昌平书院的那些学生们,还有除了聂豹、王畿、钱德洪之外的三位先生。

当然,聂豹三位老夫子早就已经在不远处找了个阴凉地,摆好了椅子,躺着看收红薯。

这等利国利民的大事情,他们三人岂能不亲眼看看。

裕王的出现,让众人有些意外。

虽然他如今确实能随意出府、出城。

但让人们意外的是,短短时日裕王竟然真的就已经有了一副书院山长的模样。

瞧着那些跟在他身后的学生们,一个个乖顺无比。

在众目睽睽之下。

朱载坖带着学生们到了田埂旁。他大手一挥,指向了画出一亩范围的周边地区:“都好生的看明白了,红薯藤要收割打堆,装运到养殖场那边去。然后才是挖开红薯,将土里面的红薯都给抖出来,抖去泥土,然后装筐运到地窖里储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