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分配(2 / 2)

犁汉 痴人陈 3436 字 29天前

这些黔首们远无亲族,近无至友,逃到外乡又有哪里可以栖身呢?

以上这些皆是逃难的不确定,无论遇到哪个,都不会比现在留在家中来得更差。

而且,家里就是再穷,也是祖辈几代人置办下来的,一旦逃跑了,那这些东西就算都舍弃了。到时候就算能回来,这家也不知道要被谁给占了去了。

你让这些普通人如何下得了这个决心逃难?

与其浮萍而生,终不如抱团而死。

于是,在那个混乱的日子里,这些人只能哆哆嗦嗦的守在家里,听天由命。

这就是普通人在动乱时期的现实选择。

其实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既定的命运。

但好在,这些人的命不错,因为最终占领长安的是泰山军。

泰山军无论是口碑还是具体的行为都是标杆了,在稳定城内局面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给长安百姓放粮。

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从城内太仓、公卿宅邸中征收的,现在正好用于维系地方上的稳定。

但因为长久的政治对立,再加上某种复杂的情愫作祟,长安的老百姓对于泰山军依然抱有敌视和怀疑。

其实泰山军自己也很清楚,那就是千万别觉得所有穷弟兄都是你的弟兄,人家长安人就是再惨,那也是自认为是天子脚下的人上人。

对于公卿,他们天然敬畏,反倒是表现出道德的泰山军,他们却哪哪看得都不顺眼。

但不顺眼归不顺眼,也没几个故意给泰山军找事的。

相反,倒是不少黔首去附近太学舍那边去找人来写字。

他们从家中翻出少用的黄布,请太学生们给他们在布上写着:

“此间为良善之家,泰山军勿扰。”

这办法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反正大家都开始这么做了。

其实,这些黔首们的行为很伤泰山军基层吏士们的心。

一开始,他们放粮的时候,看到城外遍插黄旗,以为他们泰山军真的是人心所向,所以还是很高兴的。

但等他们细细一看黄布上的字,简直是气得要死。

合着这些人会以为他们泰山军会闯这些人家里骚扰,这不是污蔑人嘛。

而且说个很难听的,你们这些人在乱兵面前跪得和孙子一样,想要活命都要求爷爷告奶奶的。

怎的,现在咱们泰山军来了,你们开始硬起来了?合着就是欺负咱们泰山军是好人呗!

妈的,好人就应该被这么污蔑的?

所以当时好几个泰山军吏士气得直接将黄布给扯了,开始骂这边的长安人,但没多久,法曹的人来了,直接就将这几个吏士给带走了。

之后,负责放粮的泰山军吏士就克制了不少,但也开始对这片的长安人爱答不理了。

但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于禁耳朵里,他这人不像那些宣慰使总搞虚的,他只告诉负责放粮的军需,在那一片按照最低标准放,只要饿不死就行。

相反只要是正常的,或者只是单纯挂黄布的,就依旧按照标准发放。

只是这样一改变,西南这片闾区就开始明白过来了,很快下面人自己就扯掉了黄布。

大伙心里也明白,眷念大汉归眷念,但少吃一点泰山军的粟,那是万万不行的。

而这些人的行为落在基层的吏士们眼里是什么?

那就是,这帮人,就是贱。

这事情只是一个小风波,这段时间于禁简直是忙得飞起。

一方面他要加强城内的治安,一方面还要整肃军队里的士气。

他自己带的西征军还好说,那都是从京都开过来的,眼皮子已经没那么浅了。但段煨手底下的数千凉州兵却不好管。

这些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劫掠,但在清理乱兵和街道时却收获颇丰。

泰山军有纪律,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上缴,但凉州兵却没这认识。

但偏偏于禁也知道自己不能直接让凉州兵交东西上来,不然弄不好就是哗变,到时候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就还是要反复。

但不上缴吧,那他于禁怎么带手底下的泰山军?

还是那句话,没有人不爱钱。就算你不爱,那也不能要求兄弟们也不爱,不然迟早出事。

就在于禁这边左右为难的时候,段煨的那个军师祭酒自己主动过来献了一条计策,那就是统一上交,按力分配。

那人的意思是先建立一个酬赏司,专门将各军缴获、征收的战利品全集中起来。然后开始按照泰山军八、凉州兵二的比例分配。

然后各军都按照军级大小,逐次分配,争取做到人人都有。

于禁想了想,觉得这也算是个办法。

他倒是不担心这会违背泰山军的制度,因为在出征前,王上为了激励西征吏士,承诺这次西征缴获,朝廷分文不取,全发给吏士们。

但于禁倒是想到了另外一支部队,也就是杨茂那边的小两万的部队,他们虽然没能成功打到长安,可自己不能吃独食。

这一次自己已经拿下了大功了,杨茂是枢密,如果什么都得不到,那总是不好看的。

所以,于禁心里琢磨了一下,决定按照他本兵占五,杨茂兵占四,凉州归附兵占一来分配。

就这样,本该占两份的凉州兵,就这样又少了一半。

但他们能有什么话来说呢?给你,就拿着,敢要,可以,先看看自己命硬不硬。

最后,于禁就这样通知了凉州军,段煨那边果然没有任何多余的话,只是一个劲感谢泰山军的恩赏。

对于这个段煨,于禁还是很满意他的态度的。

哦,对了,他那个军师叫贾诩的,看着也是个聪明人,这人可以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