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最契合龙族的修行法(1 / 2)

第42章最契合龙族的修行法

修行法不同,修行所能臻至的极限,也就有所不同。

就比如说,白月宗的传承之法《三一引月阴阳化变功》。

这法门为乙阶下品,修行者按部就班的修行这法门,便能将自身的实力稳步提升至【七阶】,再之后,修行者再想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就只能走一些偏门来提升自己的根基,增长自己的精气神,又或者,是专注于某一类术法等等。

而此时,敖丙所得的《升龙御天经》,便是【甲等】之法,若是得了全本的修行法,那敖丙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熬时间,就能将自家的实力提升到【甲】这个层次,至于说是【十阶】,还是【十一阶】,又或者是【十二阶】等等,便得看敖丙自身的积累。

当然了,这《升龙御天经》真正的价值,并不能用所谓的【甲等】【乙等】来体现。

敖丙真正看重的,是这法门的特性。

法门本身,有六个特性。

后面三个精元稳固,法力浑厚,定心宁神,算其效果,也比较平常,无非就是让修行者的精气神更加浑厚,肉身更加强大,法力更加浑厚,元神更加稳固,是其他甲等修行法都有的特性。

而另外的三个特性则是不然。

第一个特性淬炼龙血自然不必提。

这是所有的龙种,龙族都期待的特性,能淬炼龙族的血脉,使得龙族更进一步——就算敖丙身为真龙,也能通过这修行法提升自家的血脉,将自家的血脉提升到天龙的层次。

相比于那难以琢磨的龙髓之法,通过修行法淬炼龙血的道路,就显得无比的畅通。

对于龙族而言,在自身的血脉得以提升过后,其精气神,都会在修行法之上,再度得以一定的提升。

第二个特性,三项轮转,折损精气神其中之一,弥补另外的一项,一看就是取长补短之法,这是奔着【真】而去,若是有朝一日,敖丙的修行到了极致,将所有的属性都提升到【十二阶】,进无可进的时候,更是能用这三项轮转之妙,使得自身的某个属性超越【十二阶】的极限,达到【极】这个地步。

这也即是说,这法门,保底是一个【真】,而极限,却是在追求【极】。

至于说第三个特征,更是简单明了——潜波之法,收敛气血和法力至于归藏,用玩家的说法,就是额外的血条和蓝条,就算是同等的层次,敖丙的气血和法力,都会超出其他的仙神一大截。

而这,还只是修行这修行法的时候,固有的特性。

除此之外,只看着修行法第一卷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每修行一重,都能获得一个新的附加特性。

第一重特性履水。

第二重特性禁水。

第三重特性祷雨。

天地之间,所有的术法,都源自于修行者的想象力。

就算是同样的术法,但修行者想象力不同,这术法所能发挥出来的威能,玄妙,亦是各有区别。

为了将这些术法加以区分,天地之间的几位圣人,便是将天地之间的术法,分为天罡三十六法,地势七十二法。

这天罡地煞,便是天地之间所有术法的提纲源流。

《升龙御天经》前三重的三个特性,履水,禁水,祷雨,便是七十二地煞之三。

履水者,江河湖海如履平地,能在天地之间任何一种水流当中往来自如——天地之间,虽然有诞生于水中的水族,有主宰水域的龙族,可就算如此,也并非所有的水域,都能让人往来自如。

就比如说旁边的东海水晶宫的所在。

天地之间,几乎所有的生灵都以为,水晶宫的所在,便是东海之底。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水晶宫所在的地方,只在东海的潜波之内,距离东海汪洋之底,还不知道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东海水深万万丈,那万万丈的无量汪洋,其分量,何曾低于那些太古神山了?

踏足汪洋之底,便意味着万万丈的水流,尽数负压于身,这样的重量之下,纵然是那些【十阶之上】的仙神来,都要被碾碎了肉身,要被压成齑粉。

然而,有了这履水之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履水之下,纵然是那万丈汪洋之底,都是来去自如,若是将这法门参悟到精深处,便是那传说当中的不渡之天河,不浮之弱水,敖丙也能同样是能在其间往来自如。

履水之能,可见一斑。

而那禁水之能,相比于履水之能,则是更加的玄妙。

其说是禁水,可实际上,却是掌握水元的诸般变化,能随意变更水流的本质等等——比如说,若是有仙神仗着水遁精深,借水流之力往来无踪,那敖丙大可以这禁水之能,直接改变那水流的性质,将寻常水流,化作某种恐怖的毒水之类,那些水遁的仙神,落入这毒水当中,便是自入死地。

又或者,是敖丙需要某种灵妙之水,急切之间又找不到这灵水时,亦可催动法力,将寻常之水,化作自己所需要的灵妙之水。

真说起来,这禁水之能,其实已经算是天罡法中,排名第一的‘斡旋造化’在水行上的某种体现——当然,只是残缺版的残缺版的残缺版。

可就算如此,这法门,也依旧是无比的玄妙。

至于说祷雨,对于其他仙神而言,这本领,或许还能称得上是一个鸡肋。

但对于龙族而言,这祷雨之能,却又涉及到他们最根本的东西了。

龙族天生就有行云布雨的本事——这是祖龙从天地之间夺取下来权柄,在龙族的血脉当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这样的本事,本该是龙族最大的依仗。

可实际上,在驱逐了妖族过后,这样的本事,却成为了龙族自身的取祸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