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百年大计(2 / 2)

汉世祖 芈黍离 2289 字 9个月前

“看来你是用心去思考了!”听完刘旸这一番描述,刘皇帝看向他的目光中带有少许的意外,语气中也不乏赞赏:“这才是做事的态度!我想听的,是怎么做,而不是做不做!

那些大臣们的顾虑与考量,我岂能不清楚,只不过,有困难就不做,代价大就放弃,那还要大汉这万里疆土做什么,若是全部砍掉,什么行政、军费支出,就全得省下来了!”

若是刘皇帝这番偏激的言论流传出去,只怕朝堂上那些宰相重臣又要惶恐不安了,所幸,这也只是他们父子间的谈话。

“爹谬赞了!”刘旸笑了笑,轻声应道:“朝廷诸公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过去也有成例,对于边远地区,采取羁縻政策,放任自流,于朝廷而言,却是省便许多,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错。

儿只是觉得,倘若如此,也只是走历代王朝的旧路罢了。如爹所言,可得一时之安,但二三十年后,当那些蛮夷部族经过休养恢复,发展壮大之后,朝廷又当如何?

室韦王政权虽被覆灭了,但室韦人犹在。室韦人被打压下去,偌大的东北,还有女真诸族。

朝廷放任不管,将来再度崛起一个如室韦人一般不服王化、挑战朝廷威严的势力,那朝廷也只能再度回到发兵剿灭平叛的老路上了,如此循复,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完颜女真近年来的表现,就值得警惕,只是他们实力不济,失败罢了。倘若完颜女真崛起了,替代了室韦,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背弃大汉,与朝廷作对?蛮夷反复,乃是最粗显的历史教训。

儿前者听史,讲到东吴收服山越之事,今东南之富庶繁荣,当从那时起,便已奠定了基础。东北与东南或有不同,但针对蛮夷的剿抚归化,却有相通之处,朝廷大可效彷。

或许,穷尽儿臣等一生,也难以做到东南这般,但哪怕为子孙后代打下基础,也是值得尝试的。

而百年之后,若能为大汉开辟出一个新的东南,也算一份莫大的荣耀与功德了......”

当刘旸真诚恳切地说出这样一番话后,刘皇帝都愣住了,抬眼看着表情郑重的太子,那股名为欣慰的情绪此时便充斥于他心房。

“坐!”撩起袍脚,坐在水榭边横椅上,刘皇帝示意刘旸到身边。

皇孙刘文涣,听着祖父与父亲的交谈,此时也有些困顿,坐在刘皇帝的脚背上,抱着他的小腿昏昏欲睡。

看着刘旸,刘皇帝伸手指着自己的心房,说道:“你这番话,极有见地,是真说到我心坎里了!发展东北的困难,我岂能不知,若仅顾当下,中原、河北、河东、剑南、两湖、两淮、东南、两广这些地方,就足以让大汉安稳享用百年了!

但百年之后呢,居安思危,远虑近忧,总要考虑吧!大臣们,顾忌他们的权位,顾忌他们的官位,不愿去冒险多事,宁愿安定平稳。

但为君者不能这样,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为长远大计!如你所说,哪怕是为子孙后代打下个基础,也是份功德,有些事,我们都不牵头去做,还能去指望继世之君去打破藩篱,推陈出新?

我很高兴啊,不为其他,就为在这芸芸众生、万千臣民之中,寻到了一个知音,一个同道中人......”

长这么大,这大概是刘旸第一次得到刘皇帝如此认可,因此,迎着刘皇帝那温和的目光,听着那赞许的话语,刘旸也不由心头一热,微红着脸,拱手道:“儿,不胜荣幸!”

“既然如此,对大哥所拟之议,朝廷当如何答复?”刘旸趁热打铁地问道。

刘皇帝几乎不假思索,吩咐道:“也不用让赵普他们再议,照此情况,他们也议不出个什么,徒费工夫罢了!

这样,你亲自牵头,按照你的思路,拟一个条制。除了你方才提到的那些基本策略之外,商讨出一个安东都督府的构置来,今后,对辽东之外的治理,就由安东都督府负责。

朝廷每年拨款支持,也拟一个合理的数额,内帑也出一部分款项。另外,除了鼓励民间商民北上,还要号召大汉的勋贵们去给我开发北疆。

他们都敢不辞辛苦,冒着犯法逾矩的风险,到秦陇去砍伐巨木售卖牟利,东北远是远了些,那么大一块宝地,那么多财富,就不信他们一点不动心!”

刘旸听着刘皇帝指示,努力记录消化着,十分认真地应承道:“是!”

随着这父子俩的谈话,大汉朝廷针对东北发展未来二三十年、甚至百年的大计,也就此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