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氏叔琮退兵之后,朱温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员调动,紧紧地巩固和掌握了刚刚到手的战果。而他本身也向皇帝申请河中节度使这个职位。
这时候的昭宗已经慢慢的被架空了,而且朱温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长安附近,在朝廷里面,还有不少依附朱温的人,再加上朱温让河中的大小官员和地方名流一起联名上表要求让朱温做河中节度使。
这样一来就算是皇帝也不好意思不让朱温兼任河中节度使,毕竟支持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朱温本身的力量,这才是最关键的。
朱温做了河中节度使之后,最不满意的就是李克用了。我们都知道,李克用进入长安的一条主要线路就是通过河中,之前王重荣和王珂在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但是现在在这的是朱温,所以李克用进入长安的一条要道被朱温拿住了,此后李克用就可能渐渐的被排挤出朝争。
可能会有人说,排挤出朝争和朝廷没关系岂不是更好,还省得麻烦了。但是如果大家仔细看一下,会发现不论是朱温还是李克用的发迹都和朝廷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好多特权和利益都是通过一次次的朝争得到的。所以一旦李克用不能在必要的时候威逼长安,那么他的话语权和威望都会大大降低,这对于李克用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渐渐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只能做一个土皇帝,而且还要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朱温,这绝对不是李克用想要的结果。
所以李克用要尽力打破这样的局面,他要尽量争取主动。
当年五月,李克用进攻汾州,原因就是讨伐叛乱,汾州刺史在之前朱温大军来的时候积极进行反晋活动,这让李克用很不爽,准备把汾州刺史好好教训一顿。
李克用大军一到,汾州那些守兵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都投降了。至于汾州刺史也被李克用砍了脑袋。
如果从表面上来看,这的确是只能算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叛活动,但是只要是稍微留意一下的话,那么就能发现,汾州在河中边上,占据了汾州,那么他下一步就能打通从河东直接到长安的通道。这样一来的话他就能恢复和长安的联系。
而之前汾州刺史和朱温联合,但是李克用现在杀死了朱温之前的合伙人。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试探。
但是结果确实让李克用十分的高兴,朱温因为还忙着其他的事情,一时还顾不上河东。
这让李克用觉得应该是他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调集人马正式准备打通前往长安的道路。
当年六月份,让李嗣昭和周德威进攻河中北部隰、慈二州。这两州人马不多,再加上朱温大军的主力已经不在河中了,所以根本不是河东李克用的对手。
这两个州的刺史一看李克用大军来了,自知不是的对手,也不抵抗,直接就投降了。
这样一来,河东就占据了河中北部的隰、慈二州,算是基本山打通了河东前往长安的通道,但是此时李克用又害怕了,毕竟现在朱温的实力还在他们之上。
他和朱温现在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所以继续打下去对于李克用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好处,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好好休养生息,明年再战。
李克用自然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也不再继续扩大战果,而是派了一个使者前去求和,双方愿意达成和解,此后和平相处,甚至愿意归还刚刚占据的隰、慈二州。
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把重心放到了朝廷之争上面,他已经开始谋划他的第二个敌人——唐昭宗了。而且他认为此时的工作重心还是在长安,重点是对于唐昭宗人身控制权的争夺。所以他就想把河东的事情在暂时缓一缓,毕竟这一次进军长安的机会很难得。
所以他也乐得暂时和李克用和解,不过在他的心底,和上一次一样,和解并不是不代表他放弃了河东,放弃了灭亡李克用。只是暂缓延后而已。
余下的半年,朱温的工作重心都是长安和长安以西的地方,和各方势力争夺对于唐昭宗的控制权,而他的主力也在那里。
但是到了天复二年(公元90年)还没出了正月,李克用认为,此时他们的实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而且朱温的大军正在和凤翔军相持,后方空虚。所以他想趁机拿下河中,彻底恢复之前势力范围。
所以刚刚过完年,就让李嗣昭和周德威带领大军再次进攻河中。这一次他们为了分散汴州军,分头进攻,周德威和李嗣昭分兵进攻隰、慈二州。随后进逼晋州和绛州。
而朱温听到了消息之后,急忙回到了河中,主持应对河东军的大局。
这一次作为汴州主力的是氏叔琮和朱温的侄子朱友宁,而他们的对手就是李嗣昭和周德威。
在汴州军抵达河中战场之前,李嗣昭偷袭绛州成功,已经入驻绛州城。但是不久就被汴军大将康怀英又夺了回来。
而总体来说目前对于此时的卞军来说,他们第一期的战略目标就是收复失地,第二阶段的目标才是反攻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