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白(1 / 2)

什么情况,要在高三才来转学?

还是转来葆华这种上下都不靠岸的学校?

转校生身上似乎有很多故事,交头接耳的声音掩饰不住,在此刻竟显得有些凉薄。

关山环顾一周抬起手,第一个开始鼓掌。受到班长的带动,大家停下了窃窃私语,礼貌地跟着一起拍起手来。

朱广文点点头,“越森之前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息,能从西区转来上学十分不容易。现在高三紧张,大家要积极帮助新同学。没有别的空位了,委屈你坐最后一排了。”

最后这句当然是说给转校生听的,后者相当自觉,提起步子往后方走。

一切自然,只是拐杖点地的声音格外突兀。

许多打量的,好奇的,并无恶意但审视的眼神投来,越森不用看也知道。

他嘴角带笑,遥遥望向自己的座位。

他的前桌垂眼认真地盯着一沓卷子,仿佛对某一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本没有看向他。

教室的布置是单人单桌,过道的空间不甚宽裕。

越森走过徐烟林身侧,拉开了她身后的桌椅,一阵物品摆放的碰撞声,缓慢又轻微。

“笃”的一下响,振动顺着窗台边的瓷砖上爬了过来。没来由的,徐烟林就肯定是他的那根拐杖贴上冰凉墙面的问候。

她静止数息,侧眼去看窗外。

不见阳光,世界笼罩月白色的尘埃。

这所葆华高中,校址有些偏僻,看着算处于市内中心圈,可实际却建在连茵山的山腰上,被满山的苍翠掩去不少尊容。

自学校向远处眺望,入目尽是绵延的林木,还有边缘外朦胧的山雾。

他们采取严格而完善的寄宿制,门禁森严,学生绝大多数住校。无他,只因上下山着实有些麻烦。山路弯曲,坡度还不小,走路比较费时,除非自己有代步工具。

周末放学是连茵山路上最多人的时候,除此时之外,沧沧凉凉寂寂,仿佛身处深山老林。

当初葆华就是借着这个“环境清幽宁静”“不受外界打扰”的标签宣传自己,可惜,正如前文所说,成绩倒好不坏。向上跟省实之类的无法比较,向下倒也比小混混扎堆的末流中学好上不少。

校领导努力了许多年,总觉得就差一点,要是哪一届能出个国内顶尖大学学子,那可真是扬眉吐气,做梦都会笑醒。

要是成绩好,就该转学去几个街区外的泽城一中,那可是敢跟省里好几所名校扳手腕的。

要是成绩一般,甚至稍次,就该选交通方便离家近的,既然说身体不好,何必大老远从西区转来?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

至少不是现在。

徐烟林就是在转学生身上短暂地发散了一下思维,没有,也不想对他进行过多的关注。

就像上次那样。

早读后连着第一节课都是英语,朱广文把昨天发的完形填空讲得飞快,徐烟林暗中庆幸昨晚写完了。

“怎么连turndown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咯!”上起课来的朱哥总是很激动,一激动他就容易出口音。

“这些词组要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的咧,是不是噻?”

“说了好多次了,完形的答案全部都在原文里面有提示的,甚至阅读题也是咯,要读懂作者的态度……”

下了课,徐烟林满脑子的西洋字符,下意识寻找缓冲,摸出手机来开了机。

迟收的信号现在才得见天日,微信不停弹出提醒,点开来张若谦的头像冲在最前面,旁边的红点里赫然写着一个巨大的“26”。

徐烟林:……

开机做什么,手欠的。

“我猜一定是我吓着你了,你才说的气话,对不对?”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明明很开心啊。”

“你一直很心高气傲,放不下来迁就我,我可以理解。”

“毕竟是我先追的你。”

“这样吧,我给你一点时间再思考一下,嗯?”

概括如上,其他的她都快速划过了。

张若谦的故作成熟她并不陌生,可惜,她总是能看到字里行间与举手投足中,他欲盖弥彰的幼稚。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对外界真实的感知。

没有关系,这海量的微信对话无非坚定了她的决心。

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