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2)

烛幽台 随宇而安 3764 字 3个月前

这是阳谋,明晃晃的请君入瓮。

祁桓不可能不知道她对他的恨意,那日请婚她也想好了诸多理由,让他不得拒绝,却没想到等来一句“求之不得”,倒让她愣神了许久。

为今日这一仗,她做了种种预演,不允许自己有丝毫闪失。若无法用毒药将他迷倒,便让埋伏的异士现身制服他。

这是她重金收买的七名异士,也是七名死士。高襄王死后,烈风营在蔡雍监视之下,她不敢与他们联系,只能向南荒旧友徐恕求助,自南荒寻来助力。

来的七人,各个身负神通,飞天遁地,力大无穷,不同于凡人,这样的神通者被尊称为异士。

一千多年前,大地忽生灵气,有兽类开启灵智,修行化妖,人族也有开十窍者,引气炼体,练就神通,被称为异士。这些异士各有神通,寻常刀剑无法伤其皮发,甚至有些人腾云驾雾,驾驭五行。

炼体者,称为力士。

练术者,称为术士。

力士以力破巧,术士以术驭气,各有所长。只有这样的能人异士,才能与妖族相抗衡。烈风营之所以所向披靡,便是因为拥有堪称人族最强的三百异士,更有人族第一战神之称的高襄王。

姜洄寻来的七人虽然不及烈风营的将士,但对付一介凡人的祁桓,已是狮子搏兔,十足谨慎了。

然而看着眼前一幕的祁桓却神色若常,似乎并不将这威胁放在心上。

姜洄知道祁桓不是狂妄之人,此时见他神色未变,她便生出警觉了。

七名异士攻守一体,默契十足,祁桓在七人疾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只有不断躲闪,红衣广袖在激荡的灵气中翻飞,如秋风中的一片枫叶。

“祁司卿藏得好深。”姜洄眉头紧皱,不自觉攥紧了拳头,“原来竟也是十窍神通者。”

祁桓原为奴隶,之所以能在鉴妖司步步高升,靠的是智谋与攀附。没有人见过他出手,他也不需要亲自出手,所有人都理所当然以为他是个凡人。

姜洄不敢托大,因此仍是安排了七异士设伏,因为她要的是活捉。

果然,祁桓仍然藏有底牌,他不但身负神通,而且修为之高也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难怪敢只身赴险。

结界隔绝了外界的探知,没有人知道这本该旖旎的洞房之内一片肃杀。

祁桓在七人夹击之下很快身上便负了伤,鲜红的喜服染了数处暗色,却也看不分明,但空气中的血腥味逐渐浓郁。

就在姜洄以为祁桓将要不敌之时,形势陡然逆转。祁桓一掌挥出,当中一人口吐鲜血,飞跌出战圈,阵眼已毁,七人战阵立破。祁桓出手果决,顷刻之间便将五人打成重伤。

“王姬,快走!”一人苦苦支撑,脸色惨白道,“我们拦不住他!”

姜洄目光看向祁桓。

她的袖中攥着一个瓷瓶,瓶中装的是南荒好友送来的蛊王——摄魂蛊。

——将那人的鲜血献祭与摄魂蛊,他便会听你差遣。

她今夜原本的计划,便是生擒祁桓,以法阵将他的血肉与性命献祭与摄魂蛊,摄魂蛊进入他体内,从此他便会成为她的傀儡,她轻而易举便能掌控鉴妖司,也能借此对付蔡雍。

——活人献祭乃是巫术,十分凶险,你何必冒险。他既然答应了与你成亲,说不定是对你十分爱慕,你可利用自己的美貌,他的感情来控制他。

若是几年前,她或许会这么做,但父亲被冤的那段日子,她自觉看透了人心的肮脏,人情的凉薄。亲友反目,至爱背叛,哪有什么感情靠得住的,她宁可相信摄魂蛊。

姜洄眼中掠过狠色。

当最后一名异士被击倒时,结界也应声而碎。祁桓尚未收手,便看到一袭红衣向自己扑来。

他下意识便要出手,但看到是姜洄的面容,立时撤了手,掌风一偏,吹灭了红烛,屋内顿时暗了下来。

没有预想中利刃加身的疼痛,只有满怀的温软与馨香。姜洄扑进祁桓怀中,双手紧紧环抱住他的腰身,若不是眼中溢出的痛恨,倒像是多浓情蜜意的相拥。

祁桓眉头一皱,顿觉不对。

因为怀中的血腥气太过浓烈。

“姜洄!”祁桓惊慌之下脱口而出,竟忘了尊称。

怀中传来姜洄绝望的低声诵念:“以身饲蛊,以血为媒,阴阳异路,天地同悲!”

——血祭术!

祁桓太过强大了,无论智谋还是修为,都在自己之上,姜洄知道,自己穷尽一生,恐怕也无法为父亲报仇了。

难道就这样浑浑噩噩当一辈子的纨绔王姬吗?

还是受他胁迫,委身于他,当他的妻子……

那一刻的绝望,让姜洄选择了不归路。

一起死吧。

活人献祭,换取摄魂蛊的力量。那个人可以是祁桓,也可以是她。而她献祭自身,换取的足以让两人一同赴死的毁灭之力。

姜洄话音刚落,一道鲜红的光芒以她为中心迸射开来,异常的波动震得众人浑身发麻,七名异士早已身受重伤,此时也彻底晕死了过去。姜洄却张开双臂抱住了祁桓,将两人牢牢禁锢在红光之中。

她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从体内流失,让她身上迅速冷了下来,也让她觉得祁桓的身体愈发滚烫。

意识逐渐变得模糊,她想自己大概快要死了。

讽刺的是,她最终与自己最恨的人以夫妻的名义死在了一起。

==============================

“郡主,您看看这几个奴隶如何?”耳畔响起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姜洄怔怔地掀开眼帘。

她的脑袋晕晕胀胀的,眼前也甚是模糊,她用力地眯了一下眼睛,却还是影影绰绰的,看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