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末法计(1 / 2)

<p>生死轮回,今生如此,缘是前世罪孽。手机端这个自然没错。或者确切的说,即是今日之果,便是昨日之因。那么,今日之因,便是明日之果。欲要脱离这纠缠不清的业障苦海,跳出那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便须得在今日下功夫。于己,在自渡;于他人,在渡他。

是以,《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是以,《易经》开篇,即是乾卦,且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以,《论语》也有言,“苟日新,日日新。”

只不过,金刚经这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偏重于从“空”来阐释,要修佛之人守住本心,破除或者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之虚妄。所隐含的意思是,既然都是虚妄,那么为何还耿耿于怀,为何还受其束缚,为何不明心见性,返复本心?

。。

悟虚,在雪,在定,诸多念头,如雪山,如蓝天,如白云,悠悠千载,一瞬而过。

忽然大地动,在悟虚座下裂开一条缝,悟虚身躯随之下沉。一道白光,打在脸颊,悟虚缓缓睁开双眼,身的冰雪早已融化,自己?已是置身于一处岩洞之。

这岩洞四周,栩栩如生地绘着种种鬼神,尽皆成忿怒状,在前方白光的照耀下,显得无阴森和恐怖。而那道温暖白光的源头,朦胧却是有一尊佛像,宝相时时变幻。

悟虚合掌走前去,穿过那温暖的白光,便看到石壁有一个大手印。这大手印,看似平常一般,五指伸开,按在石壁,但给悟虚的感觉却是不断变幻。那五根指头,如五片莲花瓣一般,舒展收拢,又如五名妙龄女子,缤纷摇曳。

悟虚,忽然记起当年在元都天源延寿寺,自己随多吉等人参学修行,曾经在藏传佛门典籍看到,莲花生大士,入世有八种法相,其之一便是日光莲师,于日光显种种神迹。而且,莲花生大士,入藏传法,临走之时,因心忧后世末法时代,特地留下不少心法法门,藏于雪域高原各处秘密之地,乃至五大之。每一处,莲花生大士都留有印记,并以此为记,令无数鬼神侍奉守护,留待后世之人。

悟虚两相参照,顿觉此处便是传说莲花生大士留下的一处所谓的“伏藏”。但悟虚又清楚地记得典籍所言,莲花生大士,在每一处伏藏都有授记,明确无误地为每个伏藏授记了取出的时间、取藏者的名字,以及将会持守法教的具缘者。

自己莫名其妙地来到此处,总是有缘。难道是取藏者,还是持守的具缘者?悟虚尝试着,祭出自己的曼陀罗法界。

只见,那石壁的大手印,忽然犹如活过来一般,飞了出来,毫无征兆地按在了悟虚的曼陀罗法界。

对,是按在了悟虚的曼陀罗法界。曼陀罗法界,本来无实无虚,但悟虚神识却有这种被按住的感觉。说起来,好似幻觉,但又真实不虚。

因为,一阵阵梵唱,自虚空传入悟虚神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篇经。悟虚细细感悟,不禁大惊,怦然心动。原来此篇经,说的是如何对临死之人进行渡化。悟虚,自从寂灭法界,自观自尊,对于渡化他人而言,除了传法之外,却是再无他法。其他不说,便拿这临死之人来说,悟虚如今只能是以净土宗法门,教其一心念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

但这篇经,详细讲述了临死之人,种种状态和阶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和对应的法门。究其核心和重点,在于,临死刹那之间,其人其实处于平时根本不可能之有的清明空灵状态,今世种种尘缘,六根蜕脱,万般皆舍,万般将离。当此之时,为其说生死之道,说无常,说真空,开示本心,令其顿悟而不迷失,借诸佛加持而速证菩提。

列位看官,看到此处,可能会心生疑问。为何,说悟虚细细感悟此篇经之后,会“不禁大惊,怦然心动”?都是渡化,都是西天,往生极乐。一句阿弥陀佛,如此简单,人人适用,为何还舍简繁?

此间种种,若要细说,若恒河沙。小生资质鲁钝,口吃手笨,只能此略微勉强分说。

其一:

净土宗一声阿弥陀佛,确实可以令死者往生西天极乐。但这一声阿弥陀佛,那是要有功力的或者纯度的。若有人,在世为恶,造下无边罪孽,临死之前,听说有净土宗,有阿弥陀佛这么一回事,随口念来,则也不能往生西天极乐的。说得俗一点,业太重,而心又不诚,随口一句,便想西天?那是做梦。净土宗所说的,一声阿弥陀佛即见佛祖,即刻往生,那是要你心念纯净而虔诚地念出的。你业太重,心念如何纯净?你随口一念,又如何虔诚?这里面是有大讲究的。后市有俗话,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说得是同样的道理。说不定,你临死一声阿弥陀佛,须得你多年累劫修。

相而言,这篇经所讲的,要稍微好一点,虽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因为较细分了临死之人因为种种业障而出现的的种种状态和阶段,有不少灵活的应对。这篇经,甚至考虑到,因为业障太重,死后七日,其人未能脱离苦海,快要投胎的情况。(七日,姑且认为是虚数;投胎,不一定是人胎。)这种情况,这篇经,也有应对的之法。至于成不成,那是一回事。毕竟,这面,还有一个因果报应这样的位法。

其二:

这篇经,对于临死之人的渡化,是给出了许多选择。可以观想平时所修所闻的诸佛诸菩萨,得到种种加持。而不是如同净土宗非得阿弥陀佛。这个更加普适,照顾到了不同人不同的前世今生种种遭遇和业力。

其三:

这篇经,暗藏修行大秘密。

这篇莲花生大士传下的经,后世有个名字,叫做《阴闻教得度秘法》,又被一些人称作《西藏度亡经》。

悟虚感悟此经,心欢喜之余,发现自己的曼陀罗法界之,多了一朵白色莲花。这朵白色莲花,漂浮在法界半空,根本不受悟虚控制。悟虚每每想要以神识靠近驱动,那朵白莲花,便随即消失,难以捉摸,更有莲花生日光莲师的法相,无庄严地出现在悟虚神识之,其法相四周,更有无数金刚鬼神,侍奉护卫。

悟虚,这才明白,原来,此处果然是一处伏藏,而这伏藏,取藏者可能是自己,但能够受持修行的具缘者,则是另有其人。这《阴闻教得度秘法》,只是附带的,对取藏者的一种奖励?

自己莫非受了这因果,要承担起将此伏藏安全传给具缘者的义务?悟虚心想着,飞出岩洞,冲破冰雪之封。

一出来,悟虚便察觉到自己留在杨颖蓉身的印记,已经失去感应,或者说消失。数日明察暗访之后,悟虚得知哲蚌寺哲曲法王,新收了一名叫做央金卓玛的明妃,当即急急朝着哲蚌寺赶去。

当悟虚手持八思巴的金刚密因生死了义佛珠,以礼登门拜访,立即被迎入寺内大殿之后,寺诸位大喇嘛皆在座现身。但一番寒暄后,悟虚发觉,却唯独不见哲曲法王。

“敢问寺哲曲法王,如今可在寺?”悟虚,向着座的哲蚌寺主持扎西班丹大喇嘛,合掌问道。

扎西班丹,也是真人修士,其师尊乃是藏教格鲁派(又称****)创始人宗咯巴。庐山六峰开启,宗咯巴,了庐山,却命座下诸位弟子,分别留守在格鲁派诸寺之。扎西班丹,听说悟虚乃是从庐山下来的,又手持八思巴随身佛珠,是以便亲自率领寺诸多喇嘛接待,一则算是对于八思巴的尊崇,二则算是想询问一下庐山的情景。却不料,悟虚开门见山的便是这样一句。

见悟虚一脸的郑重,扎西班丹,当即向着身边左侧之人微微侧目。那人顿时合掌躬身,答道,“哲曲法王,前日已经闭关修持无金刚时续轮。”

那哲曲法王似乎在寺的地位很高,扎西班丹听罢,也不再多言,只是微笑着望着悟虚。

所谓金刚时续轮,即是藏传佛教密宗一种仪轨。其,含有双修的内容。悟虚听得明白,但知道此刻,也不宜继续追问,只好转过话题,和扎西班丹等人聊起庐山莲法峰的近况。

扎西班丹等人,听得很是认真。途,扎西班丹还数次询问起宗咯巴的境况来。宗咯巴,悟虚,在庐山莲法峰有点印象,但也只是远远的见过两次面。一次,时悟虚初庐山会众僧之时,一次则是梵音木鱼真灵归位之时。但这两次,都很匆忙,两人也没有近距离接触。饶是如此,扎西班丹等人,却是显得非常高兴。

悟虚不由问道,“庐山开启之后,虽然与人世间隔绝,但真人修士,皆可来去自如。师难道一次也没曾过庐山。”

扎西班丹,微露尴尬之色,笑而不语。

悟虚见状,也不好多问,又说了一下庐山六峰乃至云海的一些传闻和见闻。扎西班丹等人,虽然欢喜之色,但坐姿依旧一丝不苟地端坐着,也无人任意打断悟虚讲话,只是静静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