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2)

罗昭问道:“死者丈夫调查过了吗?”在出现意外死亡时,死者的近亲属和朋友,尤其是配偶,都是重点调查对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近就更容易滋生矛盾。所以大部分的凶杀案,都是熟人做的。在出现凶杀案时,最先调查的就是死者配偶。

古波摇了摇头:“查过了,死者丈夫没有做案时间,他今天下午从三点开始就一直在单位开会,有很多与会者可以做证明。从下午到接到我们的通知时,他都在单位,现在正往回赶。”

要是这样的话,死者丈夫基本就不用考虑了。罗昭没再问话,他的眼神落在了林落身上。因为这时林落正盯着拖把杆上的一处木刺仔细看。

古波也看到了,他凑近了一点,没看出来什么,就说:“小林,拖把杆是不是有问题?我让小齐过来,用灯照照,看能不能照出来点东西。”

这个拖把杆他们肯定要仔细检查的,要看看能否从上面找到些跟凶手有关的微量物质。只是他手下只有一个痕检员,这时屋内的脚印还没取完,痕检要稍等一会儿才会过来。

林落指着木刺,道:“这里确实要仔细照一下,我感觉这些碎屑,可能是从凶手腰带、bp机套或手机套上刮下来的。”

“你们看这些碎屑的颜色,是棕色的,像是从人造革或皮革上刮下来的颗粒。我觉得有可能是凶手用拖把杆推死者时,杆子刮到了他的腰。”

听她这么说,古波马上看了眼自己腰左侧挂着的黑色bp机套,那皮套泛着哑光,是大街上买的地摊货,挺便宜,两块钱一个,它正好就是人造革的。

现在这种套子,大街上的男人几乎人手一个,基本都挂在腰带上。如果是女人,她们通常会把bp机或手机放包里,很少有人会像男人一样挂腰带上。

古波惊讶地道:“小林,你这眼神也太好了,这种东西用肉眼,一般人看不出来的。”

林落笑了下,说:“看不出来没关系,就算我没发现,痕检一会过来照一下,也能发现的。”

古波点头,心想这姑娘果然有点实力,听说她指纹鉴定很厉害,还会看足迹,隐隐有点郭平安的风范。这些他现在还没亲眼看到,却看出来,这小姑娘眼力也很不一般,这种观察能力,真的很适合干他们这一行啊!

木刺里边的碎屑可以取样送检,刑科所那边在微量物质的检验上实力不是很强,可能检验不出来。但江宁有好几个大学都有微量物质实验室,可以请他们帮忙做检测,说不定这也是个突破口。

古波精神一振,招手叫过痕检,让他对木刺上的棕色碎屑进行取样。

负责跟拍的年轻记者并没有打扰他们办案,只跟在他们身后,默默地拍下一些他认为有用的素材。

这种情景林落以前工作时经常经历,并不在意。她也注意到那记者拍照时比较有分寸,在她的接受范围内,她就没管。

“看看足迹吧。”经过痕检的处理后,几个房间里的足迹大都已显现出来。林落打算看看,除了死者和她丈夫,还有没有其他人的足迹出现。

这个古波其实已经看过了,他简单地介绍道:“死者及其家人日常在家穿的都是拖鞋,除了拖鞋印记,我们只发现了一个人的足迹,疑为男性。因戴着脚套,边缘不清晰,辨认不清具体的特征。我听说你在这方面有特别的能力,所以想请你帮忙看看,能否看出这个人的特征。”

普通的刑警也会看足迹,但他们能看出来的特征有局限,可郭平安就不一样了,他能从足迹上看出凶手的年龄,体重或其他特点。这对于破案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听说林落也有这能力,所以古波第一时间想到了她。

林落过来就是要帮忙破案的,自然不会推辞,古波说完,她就低下头,仔细地观察着那一串从门口通向阳台的足迹。

没人打扰她,那名拍照的警察停住手中的动作,往这边瞧了好几眼,并未掩饰眼中的好奇。

记者仍在拍照,这时他拍照的重点放在那一连串足迹上。

过了几分钟,林落打破了沉默:“留下这串足迹的人身高在175到178厘米之间,中等身材,体重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的范围内。他走路时喜欢拖地,落地时后脚跟处会留下跟地面拖擦的痕迹。这个如果有嫌疑人的话,观察他的步态,也可以作为参考。”

“年龄的话,应该是二十五以上,不到三十。”

接着她走到阳台上,指着阳台地面,说:“他在阳台上的足迹与留在客厅的不同,可以看到他身体前倾时发力的痕迹。你们看,这两个足印向前压,导致足印前部印痕更明显,整体印记也更清晰,这都表明他这时在用力。”

那记者本来在专心拍照,忽然听到她说的这些话,惊讶地抬起头,微张的嘴显示出他心中的错愕。室内的几个勘查员跟他的反应差不了多少,几个人面面相觑,估计谁也想不到,从这些足印上竟然能看出这么多东西。

看着他们这些反应,罗昭心中暗道,真是大惊小怪了,这不过是基操而已。

古波对林落做过详细了解,倒没像其他人那么震惊,不过林落这些判断对他来说还是个惊喜。

“小林,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调查的范围就可以缩窄不少了。”

林落点头,看了看开着的门,然后她从门里走出来,顺着显示出来的足迹,走到了安全楼梯处。古波帮她把安全楼梯的门打开,入目之处,便是一堆重叠的足印。

因为安全楼梯很少有人走,落上了少许灰尘,使得这片足印格外显眼。

古波看着那堆足迹,讽刺地笑了下,说:“这个人自以为聪明,不光把死者家门擦干净了,连安全楼梯的门把手都擦了,这堆足迹却没处理,大概是以为他戴上鞋套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

罗昭在旁边说:“有可能他与死者有仇隙,但没有前科,没有犯罪经历,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像这样的人,不管他的计划做的有多周密,在真正实施做案计划的时候,由于紧张的心理压力,多少都会留下破绽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也不少。”

林落则指着安全楼道平台上的足印道:“这个足迹与室内通向阳台的足迹是一致的,可以判断是同一个人。”

古波点头,道:“嗯,我们也这么认为,主要是看不出凶手的体貌和年龄。我感觉,凶手应该是在安全楼梯上等候,等死者下班回家开门那一刻,他从安全楼梯出来,跟在死者身后进了门。”

这一点不管是罗昭和林落都没意见,从足迹来看,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林落觉得这里已经没什么需要她做的事情了,她就提出了告辞。

古波热情地送她和罗昭下楼,看着他们俩上车离开,他才折返。

这时,死者已被抬上车,拉往殡仪馆。

警方在殡仪馆租了几个房间用来做解剖室,那里冷藏和冷冻设施都很齐全,很方便,所以警方的警剖工作都在那里进行。

分局焦局长还没走,古波自然知道焦局想从他这儿知道案情的进展。所以他送走林落和罗昭后,第一时间过去,把刚才林落的发现和分析报告给了焦局。

在听完之后,焦局沉默片刻,然后才道:“要是老郭在,他应该也能看出来这么多细节。除了他,栗山区没有别人能做到。”

“先优先查一下这个范围内的人吧,如果实在查不到条件符合的,再考虑括大范围的事。”

南塔区最近的破案率在那儿明晃晃地摆着,焦局就算多少有些疑虑,也决定先按照林落划出来的范围来进行调查。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能查出来凶手,那就可以大大节约警方的经费。他们栗山区刑警大队总共八十多人,比罗昭的大队还多十个左右。这么多人,一年的办案经费只有五十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个人年均办案经费就是六千多。

可栗山区每年光是发生的盗窃和抢劫案就数以百计,再加上一些凶杀案和其他案子数量就更多了。办案经费总觉得不够用,所以有时候他们也希望能尽量节省经费。

而林落给出的结论如果证明是对的,就可以大大帮他们节省经费。不管是从破案率、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上考虑,这样的人才都很受各地分局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