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 / 2)

燃骨[师徒] 余三壶 2232 字 2个月前

('浔登基后,谢燃作辅政重臣。但许多人都知道,赵浔那位民间的生母的死似乎和谢侯有关。更有甚者,传言先帝的死和谢燃也脱不开关系。

嘉元三年,谢燃上书奏请赵浔选妃封后。传闻新帝震怒,掷奏折于地,又以不尊天子,傲慢逾礼为由,囚谢侯三日于宫内。

其他小事不计其数。

帝与师不和,满朝皆知。

嘉元五年冬,谢侯当朝驳斥帝王,帝罚其跪于王寝。

次日,谢燃便死了。

除了这些明晃晃记在史书上的,却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那些摇晃的纱帐,明灭的灯火,交缠的呼吸,痛极的刺入,极乐的喘息……

那些涌动的党争,针锋相对的暗流,相权与王权的制衡与冲突。

爱恨不清,真假难明。不择手段,唯利是图。

这是庙堂的规则,也理应是他们之间关系的真相和结局。

赵浔不应该这样,他不应该把这些欲望的宣泄,爱恨难辨的关系当了真。甚至疯到不顾一切,想强求什么。

谢燃至死也不知道。

如今,他知道了,却怎么也想不通。

赵浔安静地看了他一会,笑道:“巧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谢燃死前,原本我也是不知道的,但他死后,我每晚都睡不着,闲来无事胡思乱想,渐渐就想通了。”

“——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无非是三个。我想先告诉你第一个。”他说:“我身于暗室,鄙陋不堪,犹如飞蛾。而有一天——门开了一条缝,有人迎光而来,举着烛火,让我不至冻僵。”

赵浔开口前,谢燃以为自己不会懂,或者甚至想不起。

但奇异的是,事实上,虽然赵浔说的那样语焉不详,他脑海中却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

那年的冬日太阳特别好,当时国泰民安,无灾无难,依旧很多年没打过仗了。老人会把竹椅搬到街上,闲闲地晒一天太阳,说:“这是十年来最暖和的冷天啦。”

其实,后来回想起来,在之后十年里也一样。

——再也没有过这么好的冬日了。

就在这么一个二十年难得一遇的温暖天气,定军侯家的独子,16岁便中了会试第一的谢公子,披着件红色狐皮轻裘,骑着快马,带了一帮惯常以他为首,遛猫逗狗的富家子,要往郊外打马球。

*

那年,他正是最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的时候,会元榜首,足够风光无限,街头巷尾都传遍他“君子如晖”的声名。

之所以还不是状元,只因实在少年天才——本朝规定,十七方能殿试面圣。

他年方十六,当朝帝王庆利帝便许明年再行殿试。这在普通人家或许还是个麻烦,但对谢公子却只是一句口谕的事情。

朝中重臣皆知,年过五旬的陛下最疼爱定军侯独子,年节必召其相伴,常赞其才情横溢,叹曰:“明烛国子之才,似朕……肖朕。”

常人二十冠而取字,而谢燃仅十五时,庆利帝便赞曰,燃心性成,将堪大任,亲自御赐“明烛”之字。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字风雅有了,寄望也有了,较之“燃”这个隐约带着不祥的名,的确讨喜多了。

若换个人,可能恩宠过重,反招祸端,但举国上下,当时却没人会觉得谢明烛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