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场两侧,逐渐运动的两军主力已然逐渐靠拢,清军先将炮营推到了一线,满清新军十二镇,近十五万人马,但由于生产规模问题,火炮的装配率并不算高。
约四百门新式火炮,被编制为十二个炮营,每营约三十二门到三十四门。
炮兵则是尚可喜亲自督训,虽然相较于系统学习过的明军炮兵大大不如,但起码还是能堪用的。
原本战争爆发后,多尔衮想让尚可喜到一线,参与指挥,但尚可喜自从桂北以后,说什么也不愿意到一线带兵了。
只是将昔日皇太极所建的重兵营炮手拆分,分配到各个炮营当中。
这回岳乐也是下了血本,硬是拉出了四个炮营一百余门,占了满清全军的三分之一。
清军所用炮车也完全抄袭明军,由挽马拉动,于桥北安置炮位,调整角度,就开始开炮,隔着两三里外,对着逐渐靠近的刘孔昭、霍湅部射击。。
“通通通……”
明军亦不甘示弱,炮营就地构建阵地,隔岸炮击。
滚烫的飞旋炮弹彼此交相飞驰,这还是明军第一次遇到了和自己火力相当的对手。
“蓬呲”
火热炮弹犁进一队明军步卒阵列中,七八名刚刚还排列整齐,严阵以待的甲士,顷刻间,化为一片血雨。
剩下的其他士卒,当场就被吓傻了,一时间踌躇不前,不知该如何动作。
但身后直属参将的督战哨,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步兵列阵,非有军令,只进不退,否则,前列退,则后列斩之,后列退,则再后列斩之,直至将领直属督战亲兵。
哪怕就是站着等死,也必须死在自己的位置上。
明军炮兵的报复来得很快,不同于城墙,野战战场宽阔,想要直接集中对方的火炮,不太容易,但双方的步卒可就遭殃了,在陨石雨般的霹雳雷霆中,时不时就倒下一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直到两军士卒都已经靠近符离桥,隔着快要干涸的河床对峙。
决战时刻到了。
赵良栋一声令下,全军开始停下脚步,于桥头反身,向明军列阵。
张名振帅旗挥舞,刘孔昭、霍湅所部,自两翼夹击赵良栋!
一阵排枪过后,号角呼喝,全军刺刀林立
“冲!”
一排排闪亮兵刃,朝着桥头阵地的清军步卒冲去。
赵良栋亲自提刀顶在一线,清军火铳手射出最后一发齐射后,同样装配刺刀,面朝汹涌而来的明军将士,紧密排列。
“锃!”
刺刀相碰撞时,刺拉拉闪烁火花,两军将士互相搏杀,整个桥头平原地带,变成了上万人的战场,喊杀震天。
张名振并没有就此停下指令,他知道岳乐接下来想干嘛,等赵良栋在桥头吸引住刘孔昭、霍湅以后,清军在桥后已经准备好的大军,就会紧接着冲过来,想困住刘、霍二部,如果能够重创乃至全歼这两部,那对于清军而言,就是六年以来难得的大胜。
所以立马让其余两师,从正面迅速压上,策应刘、霍二部。正如张名振想的那样,岳乐一见桥头已然交战,杀声震天,毫无迟疑,立马就让已经准备好的镶白旗主力以及新军步卒,开始渡桥。
镶白色旗帜下,成千上万的士卒向着符离桥涌动。
最先出发的,正是骑兵。
骑兵是清军对明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优势,岳乐自然是要将其尽量发挥出来。
参战六万兵马里,骑兵就超过了一万,是明军的两倍以上。
这么多人,一起渡桥自然是不可能,但此时已至冬季,濉水进入枯水期,而且已经结冰,其实挡不住什么。
首先踏桥而过的数千新军骑兵,迅速参战,扭转战局,想将刘孔昭、霍湅部咬死在桥头并不开阔的平原地带。
岳乐心潮澎湃,他知道,接下来,这场战役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
只要能将刘孔昭和霍湅留在这里,整个东线战局都会为之改变。
届时,遭到重大打击的后军,将无法赶赴徐州战场,瓦克达、勒克德浑的压力大为减轻,清军只需要专注对付李定国的左军即可。
只是,世间哪有这么多一厢情愿的事情。
正在强攻赵良栋部军阵的霍湅见清军开始渡桥,立即转攻为守,与刘孔昭部一起,聚集在赵良栋两侧阵地。
这就是张名振的应对之策,你岳乐不是想用赵良栋部作饵,吸引住刘、霍两部吗?那就看看,你能不能吃得下去?
“列阵!”
基层军官的大声疾呼与军号、竹哨声中
原本交错搏杀的明军士卒,迅速聚拢为以哨、营为单位的小方阵。
而得到增援的赵良栋,却是反过身来,开始进攻明军。
顷刻间,攻守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