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43节(2 / 2)

初唐峥嵘 狂风徐徐 3574 字 2个月前

虽然杨坚自称弘农杨氏出身,而且还颇为大方的提拔重用多位弘农杨氏子弟,甚至连宗正卿都送出去了,但实际上天下皆知,杨坚有鲜卑血脉……当年未掌权的时候,还姓普六茹呢。

所以杨坚篡位建立隋朝之后,皇室颇为忌讳胡字,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改。

李善饶有兴致的问:“但明明是绿色,为何改为黄瓜呢?”

张文瓘、李昭德都才十来岁,自然不知道,张文禧都年近四旬了,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解释道:“自古色分正间,正色之中,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李善笑着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了,八成是隋炀帝为了宣示皇室正统性,才非要命名黄瓜而不是绿瓜。

几人找了个池子泡了泡,才出来吃饭……可惜是没条件,不然李善还想一边泡一边吃呢。

张文瓘和李昭德两人很有点同病相怜,两人年纪相仿,这两年都被家里严加管束读书,两家长辈都希望能科考入仕。

事实上这两位还真有点像,后来的确都是科考入仕,不过都是明经科,但最终都做到了宰相。

“明日就启程?”李善惋惜在这儿弄不到什么好的调料,随口道:“陇州又不远,如今雪势尚未停呢。”

张文禧脸上颇有愁色,“如今长安……还是尽早启程的好。”

李善有些愕然,他躲在华清池里逍遥自在,哪里知道长安里……李世民这几日过得那叫一个辛酸啊。

正月十六,早朝时突然有朝臣放言,如今天下一统,当撤销陕东道大行台,分割为数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不知道陕东道大行台是秦王乃至天策府的根基所在,陕东道大行台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秦王的心腹,不同于遥领的益州道,陕东道大行台对天策府来说太重要了……实际上天策府刚开始就是在洛阳建立的。

秦王李世民不得不亲自上阵,太子李建成很让人意外的附和了几句,却建言调蒋国公屈突通回朝出任正好出缺的刑部尚书……今年那部《武德律》终于问世了。

听着李昭德、张文禧讲述京中局势,李善微微眯眼,他当年随齐王、李乾佑驻军黄河边,对陕东道大行台也知晓一二。

蒋国公屈突通是以右仆射的身份实际掌控陕东道大行台的,一旦被调回京中,李世民虽然在中原还多的是腹心,但想挑出一个能压得住局面的人物就难了……谁给李建成出了个这么阴损的招数!

东宫这压根就不是想向陕东道大行台伸手,而是试图乱之。

这两日,双方斗得不亦乐乎,而李渊的态度……严厉训斥了那位建言撤销陕东道大行台的朝臣,但却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处罚。

这样的态度已经说明很多东西了。

在突厥的威胁暂时不需要考虑的情况下,双方几乎是针锋相对,仅仅这两日,双方真刀真枪斗了好几个来回,暗地里也是频频出手……无奈有李渊的偏袒,天策府这边很是吃了亏。

李昭德低声道:“今日出京前,听说天策府属官车骑将军张亮被押送入京,圣人下令有司拷问。”

张文瓘眼睛都瞪大了,“拷问什么?”

“据说是有人举告,张亮于洛阳招收死士……”李昭德递了个眼色过去。

张文瓘脱口而出,“难道是秦王……”

“啪!”

李善一巴掌扇在张文瓘的后脑勺上,一旁的张文禧也阴着脸道:“二郎慎言!”

沉默半响后,李善叹道:“早些离京也好……”

张亮下狱这件事李善前世就知道,史书中记载这位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招供,玄武门之变后因此爵封郡公。

说不定这一世,李世民那厮还是要抢弟媳啊……或许苏定方真的要取代常何了。

李善眼神闪烁,自己还是在华清池再留一段时日的好……不过或许要找个机会与马周见一面。

“对了,怀仁兄。”李昭德说:“父亲昨日提及,东宫举荐襄邑郡王李神符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大是愕然,“他?”

李神符倒是有这个资格,但他有这个能力吗?

东宫是觉得如今的突厥已经一蹶不振,还是真的觉得李神符堪为名将?

第七百三十五章 难产

长安,皇城。

两仪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宰辅们人人眼观鼻,鼻观心,齐王李元吉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端坐在上首的圣人李渊眉头紧皱,不禁伸手轻轻揉着眉心。

已经快两月份了,于关内道备兵已经是刻不容缓,也确定了是以灵州道为核心,但至今行军总管、副总管仍然没有出炉。

这些时日,在李渊的默许甚至怂恿下,秦王一脉虽然不能说人心浮动,但势力有渐衰之态,东宫气焰嚣张,咄咄逼人。

李渊也早有打算,不可能让二郎一脉掌控灵州道,但他没想到,太子李建成会举荐襄邑郡王李神符出任主将。

李渊考虑的是和远在华清池的李善同一个疑问,李神符有这个资历,但他有这个能力吗?

“襄邑……”李渊转头看向李世民,“二郎觉得呢?”

李建成忍不住挪了挪身子,在父亲心目中,自己在这方面永远都比不上二弟。

李世民面无表情,略一沉吟,“襄邑王叔曾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并州总管,太子举荐,想必信其之能。”

反正最近一段时日,太子紧逼,自己退避三舍,就等着看好戏……李世民突然想起,退避三舍那是怀仁的拿手好戏啊。

李渊叹了口气,他听得出来次子的意思,不太看好李神符,但也不愿意与东宫那边争抢这个位置。

李神符是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几度出任方面大将,但在武德五年到武德七年之间,不仅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反而因为陷害同僚,导致马邑几近失陷,最终被赶到灵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