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只想传宗接代(2 / 2)

这里有山有水,可气候和内地大相径庭,让赵大牛难受的厉害。

赵大牛走出书房后,回过头看了一眼,吐槽道:“这里的房子真没有家乡舒服,但愿陛下能早点将我调回去吧!”

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思乡,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赵大牛也不为过。

赵大牛走出住宅,带着几个侍卫在城中转悠起来。

赵大牛在拿下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几乎没有费什么力量,伊斯坦布尔当中的那些贵族在听到赵大牛的兵马临近后,连抵抗都没有抵抗就跑了,所以,赵大牛拿下来的伊斯坦布尔城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害。

赵大牛带着侍卫在城中穿裙着,奥斯曼帝国的这些人在经营伊斯坦布尔城的时候还是很用心的,城中的主干道基本上都是用岩石铺的。

城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那些清真大寺,有时候,赵大牛还可以看到清真大寺外面聚集起来的人群。

对于这些人群,赵大牛的实行的办法就是由着他们去,只要不为非作歹,不胡来,赵大牛是不会去管他们的。

很多人说,武人治国只会杀戮,可是在赵大牛这里,却完全没有这个样子。

赵大牛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这么多年的磨砺,已经让赵大牛足够稳重。

更何况,赵大牛本身也不是一个嗜杀的人。

“也不知道这里距离咱们那里到底有多远,也不知道如果从咱们那里往这边修铁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通!”赵大牛一边走着,一边自言自语的说着。

“大人们,你们好,你们好啊!”

一个带着头巾的大胡子男人正在路边指挥着几个差不多着装的人干着活,当他看到走过来的赵大牛是,急忙簇拥了过去,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一脸笑容的问好。

当然了,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接近赵大牛,还没等他靠近,赵大牛的侍卫就会将这人应付过去。

街道两旁,像这样的人很多。

现在的城中,也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这里以后是赵文的油田,是要好好经营的地方,所以赵大牛也不得不在这里构筑新的建筑。

天空逐渐的黑了下去,伊斯坦布尔城也陷入了黑暗当中。

城中的百姓都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因为城中的大量富户逃离,所以城中很多贫穷的百姓也因为这个原因,获得了房屋。

但是,房屋不是白白获得,他们也要干活。

……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在一座不算小的城池城墙上,一个年老的身影看向西方,眼睛中满是哀伤。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赵文流放美洲的钱谦益。

当年赵文和崇祯相争之时,钱谦益觉得崇祯不可能是赵文的对手,所以就偷偷的从京城逃了出来,前来投靠赵文。

可是,赵文哪里能看得上他啊,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水太凉,就算本事再大,赵文又怎么可能用?

可如果直接杀了他,实在是太便宜他了。

于是,赵文就将钱谦益流放到美洲了。

如果这辈子没有什么意外的挂,钱谦益是不可能回去了。

人的年龄一大,就特别思乡,这种事情不敢说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在钱谦益的身上,还是很明显的。

钱谦益看着初升的太阳,不停的叹气。

现在的他,非常的郁闷,他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赵文会将他流放到这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

也是,赵文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现在的钱谦益,当然没有做出那些令人不耻的事情。

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中年人也登上了城墙,他来到了钱谦益的身旁。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留守在这里的郑一官。

郑一官可要比钱谦益轻松的多,时不时还能跟着做生意的船队回家,可是钱谦益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这几天你好像一直都是这样?”郑一官来到钱谦益的身旁,双手趴在城墙上,看着眼前的朝阳,不动声色的问道。

“想家了呗,不然的话,还能干什么?”钱谦益倒是没有隐瞒自己内心的想法。

“我倒是很好奇,你说陛下为啥要将你流放到这里来?”郑一官一脸疑惑的问道。

说实话,郑一官也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赵文会将钱谦益流放到这里。

钱谦益双手一摊,一脸无奈。

“我哪里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话,我能来这里?”钱谦益一脸愁苦。

“行了,不说这些了。我下次回去的时候,找陛下申请申请,看能不能让你回去。

虽说这里的环境相较于之前已经很好了,可是依旧比不上内地。你年龄也大了,也该修养修养了!”郑一官说道。

钱谦益一听这话,瞬间兴奋起来。

郑一官是赵文的手下干将,要是他说话,肯定十有八九啊。

钱谦益急忙站直身子,冲着郑一官拜了一拜。

“行了,不必如此。你在这里这么多年,贡献也不少。帮你问问,也是应该的!”郑一官回道。

太阳开始升上正空,城池中的人都醒了过来,一天的劳作开始了。

在城外,有好几大前种植园,这些种植园中种植着大量棉花、烟草、橡胶等经济作物。

因为这些东西,所以每年都会有内地的商船过来。

随着商业的发展,内地人口数量的增多,内地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种植园也越来越大。

在一片烟草种植园中,一个脸色黝黑,稍微有些肥胖的中年人挥舞着手中的皮鞭,不停的喝骂着。

在中年人的眼前,是一些从内地流放过来的罪犯、当地不服管教的土著以及一些被征服的殖民者。

中年人的背上背着一杆德莱赛步枪,腰间挂着两颗手榴弹。

他一脸凶狠的样子,将这些劳工吓得不轻。

在看到这些劳工急忙劳动起来之后,中年人露出了笑容。

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乃是福王朱常洵。

现在的他,早已经没有王爷的架子,成了一个底层的小种植园主。

朱常洵的命大,在来到美洲之后,扛住了繁杂的劳作,再加上政策逐渐放松,朱常洵也购置了一大片土地,购买了一些劳工,给自己种田。

王爷的身份早已经被朱常洵忘记,现在的他,只想多挣钱,好好的置办土地,然后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