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2 / 2)

同父同母的嫡亲妹妹。

“我觉得,你还是让她被废出家吧,”萧君泽托起头,叹息道,“阿兄,不是我说啊,陛下他生来克妻,当他的妻子下场都不好,你妹妹便是出家了,也能得自由,深宫里受尔虞我诈强。”

“再说了,你的二妹妹可不是你嫡亲妹妹能招架的,”萧君泽劝慰道,“你就算强行想在朝廷上辞官求罪,陛下他也不会认同,何必徒然惹他生气。”

冯诞:“阿泽,我已经失去一个弟弟了……”

“有你在,冯家不会怎么样,”萧君泽苦劝道,“我看陛下这次心意已绝,他本就身体不好,你再这样逼他,怕是要更折寿数……”

冯诞一怔,眉头便拧了起来,沉默不语。

过了数息,他低下头,长叹一声,缓缓走出门去。

过了许久,萧君泽茶都喝完了,才翻了个白眼:“你还要待到什么时候,要我送你出去么?”

他身后的屏风微动,一个高大的身影转出来。

“此为皇宫!”元宏冷森道。

“你为什么一定要废了皇后,”萧君泽转头看他,抱怨道,“她们不过是被人利用,不算主谋。别说什么不能违背的话,你不是会怕非议之人!就算是我来说这话,他也会伤心的。”

元宏沉默数息,从手中递出一个被捏的几乎不成人形的小人。

萧君泽细心一看,随即心中一凛。

小人上边的名字生辰,不是元宏,而是冯诞。

第67章 想得太多

冯诞和家里人关系不好,这一点萧君泽一点也不意外。

当年冯家的崛起,依靠的是冯太后。

冯太后为了稳固冯家权势,便将兄长的儿子女儿全送入宫中,意图套住小皇帝,延续冯家在北朝的地位。

这想法很美好,但只成功了一半。

在这些冯家小辈里,只有谦和善良的冯诞成功套住了皇帝,其它的弟弟妹妹们,有些在宫中被太后宠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实在不讨喜欢,有些则是泯然众人也,虽然看在太后的份上将冯家一位妹妹立为皇后,但皇帝对她也是一视同仁的冷淡。

想想看,全家人都紧着皇帝一棵树生活,但这树全让冯诞一个占去了,其它人只能捡人家剩下的叶子——都是一个爹生的,凭什么你冯诞高高在上,位居司徒,其它人就要指着你的脸色过日子?

由此,生出一点“只要他死了,我可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

萧君泽抬头看了一眼元宏的脸色,随意将那小人放下,缓缓道:“这陷害痕迹,有些明显了。”

冯皇后他见得少,不知性情,但就算她再天真,也不可能真用自己的笔记去写,这样也太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了。

元宏的英武的眉宇间尽是阴霾,平静道:“无论如何,一个无能之罪,她逃不掉。朕,不能让她留在后宫。”

作为皇后,不管是她亲自动手,还是被人陷害,但让他找到罪证,这就是无能,无能之辈,离开宫廷,才是最好的归属。

萧君泽当然也明这点,点头道:“你尽管去做,阿兄那里,我会去劝。”

他看不惯冯家那些人很久了。

元宏却是多看了他一眼:“你还想做什么?”

萧君泽撇了撇嘴:“我可没什么坏心思,这几个月我忙修河,只要那王肃不在我耳边唧唧歪歪,我也懒得理他。”

元宏长叹一声:“你啊!”

……

萧君泽没有骗元宏,这一点,他们两人都明白。

虽然胡汉之争越发激烈,但朝廷并不能对汉臣怎么样,说得不好听一点,哪怕如今的世家门阀是高高在上,压迫底层,但他们依然代表了汉族人民的利益。

按后世的说法,不是汉人需要北魏,而是北魏需要汉人。

这些留在北方的汉人门阀,固然压迫底层,却也修筑坞堡,进则入朝,退则守乡。在北魏崛起之前的那属于十六国的两百年间,他们抵御住了五胡冲击,顽强地盘踞在中原大地上,聚集义勇,修筑水利,抵御胡人的掠劫。

在北魏初入中原的时间里,汉人推举崔浩支持北魏,在入股后准备获得自己应有的政治权力,却被看明白的太武帝借国史之狱连根拔起。

结果就是汉人门阀大量南逃,剩下的与南朝暗通曲款,天下间起义不断。

与此同时,柔然在草原的崛起几乎是断掉了拓拔家回归草原的后路——所以,汉化是必要的大事,换句话说,汉人在北魏,是带资入股,天下有大半是他们的,自然需要足够的政治地位。

元宏和冯太后是有足够能力的皇帝,他们知道应该站在哪边、支持哪边。

与汉人的默默耕耘、获取应有的政治地位相比,平城的勋贵集团,便显得欠缺许多,他们说不定根本没发现是被谁利用,又是谁在这背后操作一切。

萧君泽站起身,将手中冷茶,倒在窗外。

……

接下来的日子,元宏亲自审问了一干人等,然后发现,这其中不仅仅卷入了冯皇后,居然还卷入了冯诞的嫡亲弟弟,冯修。

冯修在三年前,因为嫉妒兄长,在兄长食物里投毒。元宏大怒,将其打了一百多杖,黜免为平城百姓——这还是冯诞苦苦为弟弟哀求,加上看在他们年迈父亲的份上从轻发落了。

前些日子,冯修因为重病,通过冯昭仪,向皇后求助,两人便又有了书信往来,常在信中抱怨冯诞一点也不为冯家考虑,家人爵位不上心,官职也不给。

冯皇后辩称那人偶上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绝不是她写,至于为何会在他宫中,她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