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七那山的故事(1 / 2)

新鸦片战争 海之舟 1900 字 4个月前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七那山的故事

温莎到上海已经两年了,虽然她说不来,可也能写一些汉字。当郭嵩焘告诉她到了英国帮助她登报寻找亲人时,温莎在纸上写了谢谢两个歪斜的汉字。看到这两个东倒西歪的汉字,刘翰和杨班候、董光杰三个小孩哈哈笑了起来。

孩子们的笑声没有维持多久,帆船驶离海岸线以后遇上了一些小风浪,帆船开始在蔚蓝的海洋上摇晃起来。初次乘船的刘翰和杨班候、董光杰三人难受起来,晕船的感觉是很难受的。好在三人都是自小练武之人,虽然岁数不大,体格却特别强健,几天后三人都开始适应船上的生活,随着天气的好转,船的颠簸减少,几个孩子有活蹦乱跳起来。郭嵩焘见四个孩子投机,便让他们相互教授语言,规定必须用英语对话,为登6此行的目的地做好准备。

不久后他们所搭乘的货船在广州上了货,紧接着又航行到了新加坡。

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刘翰三人的英语在温莎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展。

到了新加坡郭嵩焘和宋迈伦带着四个孩子下了中华远洋货运公司的货船,重新登上了一艘英国人的货船。

这艘货船显然有人事先打点过,对船上的郭嵩焘等人照顾的十分周到。船只驶离新加坡港口后,在热带的海风中穿越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航行。

数个月后船只越过了好望角,顺着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船只在里斯本作了短暂的补给后往北到达英吉利海峡,这趟漫长地旅行终于即将结束了。

中华四年(1846年)的三月,郭嵩焘等人经过近五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伦敦。在伦敦稍事休息后,一行人乘坐着四轮马车往西北方向走了近2oo里路,进入了古老的牛津城,一座因为学校而闻名的城市。

郭嵩焘在这里很顺利的居住下来,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人打理好一切。不仅是居住的地方,便连孩子们上学地事宜也都有人安排好了。郭嵩焘待一切安定下来。便在当地的报纸上出了寻人广告,为温莎找寻英国地亲人。这些事情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在等候的时间里,郭嵩焘安排温莎和刘翰等人一起上学。

不久郭嵩焘他们便收到国内的来信,信是郭嵩焘的好友23岁的李鸿章写来的。李鸿章在信中将排洋起义的剿灭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排洋起义在爆后不久便被镇压了下来。起义为的人是上海哥老会的瓢把子周耽达,周耽达利用了当地下层劳工对工厂主剥削的不满,展了许多劳工加入哥老会。恰好英国商人希尔曼在自己的工厂里强行让劳工加班。最终引起了一场骚动。周耽达借着这场骚动原本想混水摸鱼,趁机抢劫洋商的财产。出乎周耽达意料之外的是,当地百姓对洋人的不满情绪一点便燃,终于引成一场暴动。周耽达硬着头皮成为了起义地头领。这场起义很好的检验了新的徵兵制,起义爆不久,各地的武装部在正规军到来之前将当地预备役组织成民兵,这些临时募集的部队阻挡了起义的蔓延,在正规军到来后又配合正规部队将起义剿灭在小范围内。起义在短短地半月内便被镇压了下去。犯周耽达及一干人等被斩示众。其他参加起义的人大都被流放到了外蒙、新疆等地。这场起义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使得政府的目光开始重视民众的利益,同时也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礼部在改组了各省各地的学政,加强了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组建了属于政府的戏班子。这些戏班子除了长期在城镇里演出,还定期免费到乡下巡回演出。其内容都是寓教于乐,除了普及一些科学常识,也进行爱国主义地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