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东北野战军整编和东北边防军编成,主要问题是干部摆布,也就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好办,这个时候的干部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都是命令一下立即报到,没有多余的话。只不过东北野战军的情况有点特殊,各部队打的都很好,干部们表现的都很突出,这一编成四个兵团,就只能是严格的看战功用干部。一兵团、二兵团、三兵团的军事主官都好说,刘一民部作战养成的习惯就是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首长指挥配属作战的其它旅,高原、刘建立、李清分别出任一兵团司令、二兵团司令、三兵团司令那是众望所归,没有异议的。只是四兵团司令员由谁来当,就颇费思量了。
按照中央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四兵团由四纵、八纵、十二纵改称第四军、第八军、第十二军后编成。就这三个纵队来说,赵山是司令员的不二人选,雷鸣和王南湖分任政委、参谋长就行。但是,在东北野战军各纵队首长中间,赵山的资历比不过六纵司令员张洪涛和七纵司令员陈大勇。在作战使用上,如果六纵或七纵和八纵在一起作战,那也是以张洪涛或陈大勇指挥为主。因此,刘一民考虑来考虑去,第四兵团司令由七纵司令员陈大勇升任,赵山调任三兵团政委,去和李清做搭档。
刘一民这个决心定了后,罗荣桓就建议调整三兵团和四兵团变成。将八纵编入三兵团,七纵编入四兵团。上报中央后,中央当即复电同意。
整编后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一民,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蔡中,参谋长袁国平,后勤部长吴征,情报分析部长钱壮飞,保卫部长胡底。
东北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野战兵团及一个骑兵兵团,直辖炮兵第一军、防空第一军、工兵师、辎重师、重机枪师、特战司令部。
第一兵团司令员高原,政委洪超远,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建安。下辖第一军、第五军、第九军,直属装甲第一旅。
第二兵团司令员刘建立,政委张洪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士渠,下辖第二军、第六军、第十军,直属装甲第二旅。
第三兵团司令员李清,政委赵山,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许世友,下辖第三军、第八军、第十一军,直属装甲第三旅。
第四兵团司令员陈大勇,政委雷鸣,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南湖,下辖第四军、第七军、第十二军,直属装甲第四旅。
一兵团的装甲一旅是我军装甲部队的种子部队,各兵团的装甲旅都是脱胎于装甲第一旅。三兵团的装甲三旅是三纵北上横扫远东时组建的,经历了战火淬炼。二兵团的装甲二旅在饮马河之战及以后的一系列战斗中随装甲一旅作战,现在虽然由于坦克不够,还不满编,但已具备战斗力。四兵团的装甲四旅现在只有编制,既没有坦克也没用装甲兵,一切都只是设想。不过,也不算是设想,日军华北方面军还有一个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刘一民计划打掉这个师团后,缴获的装备编入四兵团的装甲第四旅。
骑兵兵团司令员胡老虎,政委鲍文、参谋长李德光。下辖骑兵第一军、骑兵第二军。
由于几个纵队政委都调到地方工作,为了确保部队指挥通畅,东总命令各兵团首长原兼任的军长职务暂时不调整,待消灭华北方面军后再做调整,只是赵山和陈大勇对调。赵山任三兵团政委兼第七军军长,陈大勇任第四兵团司令兼第八军军长。
至于各兵团的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因为考虑到大战在即,不能因为干部调整提拔幅度过大而影响战斗力,加上刘一民习惯指挥到各军,暂时没有任命,只能等入关作战告一段落后再统一提拔任命。
这一次整编,实际上是东北野战军作为我党我军最大的战略集团的形成标志。通过整编,将后勤司令部、编练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全部留在了东北大后方。东北野战军的空军、海军也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虽然暂时仍属刘、罗指挥,但是隶属关系明确了。等于是让东北野战军轻装上阵,专一作战。
东北局会议结束后,整编命令随即下达各纵队。刘一民、罗荣桓特意在长春召开了东北野战军整编及东北边防军成立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入关作战和东北边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