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西北军反目(1 / 2)

永历大帝 楼主大大 2044 字 5个月前

继贞倒是被绕糊涂了,既是要假降,可是连知会都不提督一声,若是那张勇发了急,引兵攻打平凉怎么办?到底还手不还手?若是还手那等于是真降了,若是不还手,岂不是自己凑脸上去挨揍吗?

王辅臣面色波澜不惊,喝了口茶,翘着二郎腿阖目沉思。王继贞不敢打扰,在边上静静的思量着,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了片刻,一个戈什哈急匆匆的进来:“禀提督大人,人来了,就在平凉东城外。”

王辅臣一下子弹腿起来,抖擞精神,目光落向王继贞:“贞儿,随为父去迎接明使。”

王继贞一头雾水的刚刚起身,父亲已经背着手出了厅堂,他立即将各种古怪的想法打消,小跑着跟了上去。

平凉东城外,一马车停在紧闭的门洞口,几个化妆商贾的明使时而抬眸看看城墙上的动静,时而低头耐心等候,明朝的使节共来了三名,为首的是礼部侍郎蓝锦书,余下的两个全部是北镇抚司的番子,蓝锦书原本是金厦水师一系的文官,后来投了大明,在吏部里做事,六七年来政绩卓著,也就升任了礼部主事,后来礼部侍郎出了空缺,他自然而然的也就顶上了,这一次朝廷将他这样的大员派到这里,也说明了大明对王辅臣的重视。

现在临战在即,满人倾巢出十万大军已经逐渐在河南、河北一线集结,其中主力自然是十五万八旗铁骑,此外,还有二十余万绿营作为辅军,但是论起战力蒙八旗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精锐,而绿营兵显然就差了好几个档次,可是西北的陇右骑兵与平凉骑兵不同,他们虽也是汉军,但是一直卫戍西北,精通骑射,也是主力之一,整个西北的骑兵便有七万余人,一旦参战,那么满人与大明的对比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悬殊了王辅臣戍守平凉城,把守着是西北与中原之间的通道,若是王辅臣投明,那么陇右骑兵也别想冲出西北于是大明突然之间减少了一支强大的敌人。

城门徐徐打,随着城头上一声号角呜呜响起百名骑士自门洞中出来,为首的王辅臣穿着便装,老远便笑呵呵的下马,迎上去:“前日收到消息说先生要来,王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他打量了一眼蓝锦书后继续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先生进城再说某已备好了酒宴,请。”

王辅臣做了个请的手蓝锦书微微颌首,这里也不是套交情的地方的心里也不由得松了口气,看王辅臣的态度,他对这次又有了几成的把握。

蓝书随后立即上了马车,随着车夫一阵催促,马车开始徐徐入城,数百名骑士随着王继贞纷纷上马,一阵马嘶声响起,护着马车也开始入城。………………………………………………………………………………………………………………………………………………………………

“王辅臣听旨。”_锦书进了提督衙门。待王辅臣屏退了众人。在空旷地客厅内。蓝锦书也不罗嗦。从怀中掏出一份圣旨。

王辅臣犹了片刻。随后撩起袍子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汉人血脉一系。同气连枝。即敕王辅臣为平凉王、平凉军团总督、赐银千两。朕话不多言。王卿自去领悟。钦此。”这一份圣旨十分简短。但是内容却是实打实地。直接封王。又让他仍旧领兵。可谓是极大地殊荣。朱骏并非是个白痴。自然懂得争取王辅臣对于整场战役来说是多么地关键。只要王辅臣愿降。朱骏当然不会吝啬爵位、封赏。

王辅臣却并没有接旨。抬眸朝着蓝锦书望了望:“且慢。王某听说朝廷已改了兵制。平凉城地这些兵马都是王某地老兄弟。王某敢问。若是王某降明之后。是否继续保留编制?”

蓝锦书倒是并没有生气。临行时皇上曾经说过。对于王辅臣。最怕地不是他讲条件。只要他愿意接旨。什么都可以先答应。他讲地条件越多。越是说明他投降是真心实意。

“这个…皇上曾经说过。王大人可以作为特例。如今大战在即。想必王大人也了解当今地形势。只要王大人愿意归明。便是天大地功劳。”

王辅臣这才规规矩矩的抠了头:“臣谢主隆恩,定不负皇上所托。”

蓝锦书立即笑吟吟的将王辅臣扶起:“平凉王果然是个识大体的人,从此以后,我们便同殿为臣

王辅臣也是一笑,顺着蓝锦书的手起来:“王某实在惭愧,身为汉人,却甘为满人做鹰犬,如今大彻大悟,不知已犯下了多少大错,若不是皇上体谅,王某真的不知该如何做人了。”

“平凉王还怕找不到戴罪立功的机会吗?”蓝锦书笑眯眯的看着王辅臣,一语双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