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欲擒故纵(1 / 2)

永历大帝 楼主大大 3891 字 5个月前

镇抚司驻印度千户所,由于公务需要,这个大明唯的特务机构不但有注入了一批精干的汉人锦衣卫,而且还下设了一个东印度情报局的机构,情报局招募了大约四百多名印度本地的人员,其中以锡克人人数众多,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亲近汉人的马拉缇人、印度土人、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里雅人,这些人经过最苛刻的忠诚测试之后获得了南镇抚司的信任,并且被派往印度各地搜集情报,再以汇总的方式搜罗至情报局的分析司,分析司将许多资料存档之后,选择出一批突发事件上呈千户所,最后千户所的锦衣卫再进行该突发事件的起因和目的,写出结论送交东印度各行政以及军事机构供其参考,另外,所有的资料都将进行备份,送呈南京镇抚司总部进行存档。

因此,大部分地区的千户所最多维持在五百至一千人左右的编额,但是东印度千户所的在编人员却超过了三千人,纵是如此,位于新城都城总督衙门附近的千户所衙门办公人员也不过一百余人,其余的大部分人手散步在印度各地忠实的执行着刺探、策反、培养亲汉人势力等方面的工作。

南镇抚司驻东印度千户所千户官性周名俊,此时他坐在正堂,正看着一份密报出神,密报的内容很简单,却让人耸人听闻,根据情报,逊克王在国内突然集结了大军,并且了征召了所有贵族的私兵向不明,而另一边,一队使者已经进入了新四川,向东印度总督提出了谈判请求。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辨别这个消息来源的真假,并且尽快的呈送到东印度总督衙门以及海都军团总督张有德、最近新登陆的印度殖民军团总兵徐达昌手里去。

“大人。

”一个百户衔的年走了进来,朝周俊行了个礼,随后慢慢踱步到案旁。

“方城,你来了?坐下,这里有密报需要你看一下。”周俊将密报递到方城的百户手里。

方城乃是千所分析司的百户有情报都需要由分析司进行辨别推断真假,毕竟下头的锦衣卫可不会绞尽脑汁管这些东西,捕风捉影之后立即将情报呈上,让分析司去费脑筋。而方城显然是分析司中的者,一般情况下些并不重要的情报大多是交由下属的锦衣卫去做,除非遇到了重大的密报户大人也不会让他亲自动手。

方城立即明白了这份报的份量,立即肃容端详起来,随后半阖着眼开始想着什么,随后道:“大人,情报不论真假,都该呈报各衙戒备且属下以为,此情报应当有八成的真实性。”

不周俊问起方城已经侃侃而言起来:“杨大学士虽然准许蛮人求和,但是毕竟条件过于苛刻蛮王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割去他的领地和交出他所有的财产另一条路则是奋起反抗,毕竟逊克王虽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却并非没有一击之力。”

周俊若有所思地道:“可是他们为什又要派出使者?”

方城是情报分析出身地。听周俊地问题不由得笑道:“这自然是掩人耳目。暗度陈仓地计策。逊克王实力弱小。既然要战。自然是要投机取巧地。他一面派出使者大有可能是想麻痹我们。让我们认为他们一心求和。防备自然而然地松懈不少。这个时候止戈一击。恐怕……”

周俊点了点头:“明白了。方百户地意思是。立即向各衙门通报。立即做好准备?”

“事不宜迟。”方城眉头隐隐皱起了一些忧色。这份情报呈送过来地时间至少超过了三天。三天可以发生很多事。若是迟了一步。说不定要真要吃亏了。

周俊点了点头:“千户所由你坐堂。我亲自去总督府禀见杨大学士。”……………………………………………………………………………………………………………………………………………………………………

总督府内已经坐满了东印度地各主事官。上首地是杨嗣德面色铁青。右侧分别是张有德、徐达昌以及该省地都指挥使王昌。左侧则是汪进望以及本省地布政使、监察使以及南镇抚司千户周俊。

“想必诸位都已经接到了周千户的紧急情报了吧。”杨嗣德徐徐开口。

“杨大人,蛮人出尔反尔,末将与徐总兵各自提兵分兵两路,俘回蛮王,听候大人发落便是。”张有德脾气不是很好,毕竟蛮人是在他手里求的和,这些日子以来向朝廷汇报给出意见的也是他,如今逊克王玩暗度陈仓这套把戏明显就等于戏耍了他张有德,张有德现在恨不能生剥了逊克王的皮。

徐达昌的八万雇佣军团如今已全部登陆,驻扎在新城都城外,胆气也壮实了不少,跟着附和:“末将愿做先锋。”

杨嗣德抚虚不语,把蛮王宰了倒没什么,只是朝廷现在当务之急要办的是搞到一块无人的沃土出来建立新省,而没有了逊克王,那么开辟无人区就等于是一纸空谈,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干掉逊克王,而是给予蛮人致命一击,既要狠狠的敲打,又不能一棍子打死,杨嗣德沉吟了片刻:“汪大人,若是有蛮人的使者前来,你负责好好招待,不管他们说什么,你一应应承,要将他们待之上宾,切切不可怠慢,更不能让对方察觉出什么。”

汪进望欠了欠身:“大人莫非想将计就计?”

杨嗣德点了点头,接着目光落在南镇抚司千户周俊身上:“周千户,这些日子你重点将人手放在这一边抽调一些人出来,对城内的可疑人等盯着一些,逊克王若是有行动,说不准也会派出探子。”

“末将遵命。”周俊欠身拱手。

杨嗣德喝了口茶,张有德却坐不住了:“大人到底怎么处置?末将怎么听得一头雾水。”

汪进望笑道:

只管依刘大人的吩咐便是,有好戏看的。”

杨嗣德这才徐徐道:“皇上曾经说过,张将军忠勇有余,额,咳咳……海都军团总督张有德何在。”杨嗣德原本想说忠勇有余、智商不足,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咳一声换了一副严肃的面孔:“海都军团驻扎城池十里之外明日总参谋长李定国大人就要抵达,一切安排,由李参谋长负责,还有徐达昌总兵,今日的事谁都不可外传都明白了吗?”

“明白。”杨嗣德是内阁大学士兼着兵部尚书衔,又是钦差说的话,大家自然连连应诺。

………………………………………………………………………………………………………………………………………………

第二天,李定国从新琼州抵达新城都,刚被迎到衙署,便被杨嗣德迎入了总督衙门,二人在耳房里商议了整整两个时辰李定国的临时参谋部也寻觅了地址,不消一上午功夫五道密令便传了出去。

又过了两天,逊克王的使者总算到了他们受宠若惊的是,东印度总督亲自出城相迎语之间要多友好,有多友好,使者们放下了心,很快,他们发现汉人竟然十分大气,这些使者的任务是来麻痹汉人的,因此对汉人开出来的条件故意做出了一些小纠缠,譬如割让一半土地实在太多,能否减少几个城市,又或许是赔款太高,能不能减去那么一丁点。而他们的谈判对象汪进望其实也是抱着忽悠的态度谈判的,因此,也十分大方的表示完全没有问题,只要逊克王奉天朝为正朔,就是再减去几个城市,再减去一些赔款都没有关系,大家是兄弟之邦,友好近邻,两国的友好关系是牢不可破的。

双方各怀鬼胎,日再谈判桌上瞎扯,反正自己清楚这些承诺都是假的,原本逊克王使者们所料想的争锋相对似乎并没有出现,反而谈判的双方在谈判桌上更多的是在叙述双方的传统友谊,这自然不是汪进望瞎扯出来的,汪进望连书也一并带来,说两百年前,大明的船队曾经抵达了贵国左近,受到了贵国的热烈欢迎,因此,‘兄弟之邦’又开始翻开历史,寻找出一个个几百年前的友好事例。

会议谈到了这里,心满意的使者便提出告辞了,并且表示大明在一个月之后可以随时前来接收土地,而在此之前逊克王也将亲自奉送赔款交割,临别时,受到款待的使者甚至与汪进望相互拥抱,相互道别,汪进望饱含着友谊的泪水一直将其送至十里之外,这才怏怏而回。

沿路上,使者甚至看到了明军的营盘,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在新城都的西部,连绵十里不绝,令使者们诧异的是,周围连负责警戒的明军都看不到影子,偶尔有几个出来巡查的也是匆匆而过,戒备不可谓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