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章郑和2(1 / 2)

极品逆臣 少家周 1719 字 5个月前

“哦,没事,你继续讲,本帅听着呢。”楚雨示意郑和继续讲下去,他现在要历数一下这些恶魔般的人到底犯了多少死罪,好记下来之后,改天一并给算算。

郑和继续说了下去,最后楚雨总结了一下,流寇四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当朝着对海权问题不够重视,自从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无敌舰队之后就觉得一个国家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会很强大,所以在洪武朝的时候,造船业和海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之后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了,他觉得此时的大明朝已经很强大了,没必要继续沿承太祖爷的习惯了,毕竟朱元璋在水战中是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才这么重视舰队,而建文帝时期只要是维护北方边境的安稳,注重的是步兵和骑兵的培养,而且没有做几年皇帝后还跟朱棣干上了,朱棣更是以陆战而冠名,所以财政在很大程度上都用在了陆军之上。

到了永乐朝之后,朱棣本来就是上马是元帅,下马治天下的盖世英雄,认为只要维护好大明朝的疆域就足够了,没必要去征战海外的小国家,因为当时的大明朝疆土北接俄罗斯,南到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庞大的疆域让朱棣认为天朝上国,没必要跟尔等小国一般见识,只要臣服于我大明就好,就是这样的思想让海权意识一步一步的退化了,造成了现在的流寇四处作乱,给海境百姓造成了莫大的困难,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封建君主的主观意识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沿海附近的官吏跟流寇相互勾结,官吏故意放松了警戒,流寇窜入附近的村庄城镇洗劫一空之后再坐地分赃,一般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被官吏拿去了,所以流寇一般都会大肆的抢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否则抢来的东西就要被官吏给搜刮而去,之前上报给朱棣的奏章上说有个县官被流寇杀了,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流寇势力强势,而是县官跟流寇分赃不均,引起的。这些情况是郑和调查了好几天之后才有的结果。

楚雨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按照清朝的规定,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清政府却误用这个政策,导致最后外夷入侵越来越剧烈,以致导致了被瓜分的地步。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内贼必须先清除掉才不会绊了他的计划,否则好好的计划被内贼给知道了会坏了大事,所以先的想办法除掉这些汉奸。

楚雨让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了郑和,“郑兄,现在的情况既然已经摸清了,为什么不想办法清楚点这些蛀虫啊?”

郑和有点为难的说,“不是下官不想,为了天下臣民,郑和甘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但是这个人背后的关系不是下官敢招惹的,只有先收集证据,待到了时机成熟之际面见皇上,一举揪出这个蛀虫。”

“哦?背后的关系?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还把王法放在眼里?”楚雨好奇的问道。

郑和见楚雨问自己,小心的看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人,悄悄的说道一个名字,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楚雨也是不由得一怔。此人是谁?朱高煦!!!

楚雨倒吸一口气,汉王朱高煦,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洪武时期被封高阳王,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永乐二年晋封汉王。

之后由于他仗着自己有着战功曾经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而一再作恶也未曾被人揭发,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恶,于是他恃功骄恣,凶悍不法,妄想篡夺太子朱高炽之位。这些传闻楚雨早就有所耳闻,所以当郑和说出来的时候,楚雨才是那副表情。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朱高煦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你好好在京城做你的汉王,收些贿赂就行了,也没有人敢管你,但是你却将手伸到了南洋边境,真是找死,也难怪最后没有被封为太子做不了皇帝,就这样的德行连现在这个汉王的职位都不配。楚雨心中一阵痛骂,但是嘴上又不能说些什么,毕竟隔墙有耳啊,这个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谁敢保证现在这里就没有朱高煦的人,要是被探听清楚了,估计到时候死的指不定是谁,朱棣要是面对自己和儿子之间的问题时,会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就只有一条道走到底了,去阎罗王那里好好报道去了。

“元帅,你看这件事怎么办是好?”郑和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楚雨,之前一直是他在主持这个地方的军务,由于事态严重,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倒好,楚雨傻冒冒的出现了,他就顺手递给了楚雨,毕竟楚雨现在才是最高的指挥官。

楚雨冷冷的一笑,慢慢的坐在了帅位上,端起了一边放着的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看着郑和,“那依郑兄之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