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114节(1 / 2)

“弘治十一年,因齐宽贪墨一事所爆发出的侵夺田亩一案,全国各府、州、县,都有给百姓分田。本宫挑了几个县,派锦衣卫下去探查了,看看那些田地是否又为大户所夺,朝廷费那么大的力气却没什么成效,这是不能接受的。”

“户部这边也要给本宫一个东西,涉及分田的地方,钱粮较之前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到时候咱们把结果和锦衣卫对一对,如果不出差错,那么百姓安居乐业,咱们在京师也安心些,如果有差错……屠滽,谢迁,你们负责的吏部和刑部就要介入。”

“刑部要查,当地的官员所犯的是什么罪责。吏部要查这些官员过去的考评。如果为优的,要去追查考功司当日是如何下的这个评语,有没有公私不分,暗中贪墨的情况,否则朝廷考校官员的这个体系岂不是很随意?本宫知道,这样一环套一环,任务量巨大,但每一环,都不算是难事吧?”

哇,

韩文、屠滽、谢迁一听,脑门子都有点要炸裂,

这特么的工作量也太多了吧。万一真出一个人犯了事,那就是不得了的活儿。

但朱厚照不管,他现在其实就是老农民抽黄牛——给老子干活!

其实干事的过程中,除了扎扎实实的政务问题被解决,其中每一个过程也都是权力链条的试验,这个链条上下传导是不是顺畅,你不走一次,哪里知道堵在哪边?

瞧着吧,大明是一架很多环节都生锈的机器,这样搞一次,有得他们受的。

因为下面的人也会阳奉阴违,也会想招儿对付户部尚书,隐瞒、欺骗、嫁祸……都会有的。那户部尚书就要想办法,首先拿到实情。其次,解决问题。

你要是老被糊弄,很简单——换个有手段的上。

说起来复杂,实际都还是很简单的小事情,

像大的事情,开放海禁、宗藩庄田、官绅优免、卫所屯田这些都还没办呢。现在就叫苦,后面还怎么做?

而刘健听到的,还是太子殿下最初提的那句话:我只要盯上一个事情,就一定要有一个结果。

现在齐宽案后续的分田之事也被太子盯上了。

所有和此事相关的人……有的会得到机会,因为他们的能力会展现,有的会得到因此而丧命。

太子的关注,能够有效降低这个过程中的弄虚作假。

因为有锦衣卫也在摸排情况,万一对不上,韩文怎么和太子交代?

当然,如何不被下属糊弄,这是韩文的事,朱厚照不管。

反正今天回去之后就加班吧。

这就叫换人如换刀,不同人领导,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代的中国,很多灾难其实是人祸,换上个靠谱的人做点靠谱的事,有个几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件事,”朱厚照忽然想起来了,其实也很重要,他又点到礼部尚书傅瀚这边,“弘治十二年科举之事,礼部要相应的准备好,释奠先师也由傅尚书负责。”

所谓释奠先师就是祭拜一下孔子,这是应有的礼节,流程性的东西没什么花头。

“臣,谨遵殿下旨意。”礼部在朱厚照这边似乎存在感不高,傅瀚也没说几句话。

“李东阳、戴珊。”

“臣在。”

“会试的题目定了没有?”

两人相互望了望,“算日子,三月辛酉为会试之期,距今尚有一月时间。因而会试之题还未定。”

“嗯。本宫知道,会试第三场考时务策论。”朱厚照想在这个上面动脑筋个,“本宫可否出一道题?”

“这……”礼部尚书傅瀚本想说不可,但他又想都刘健昨天的话。

倒是屠滽先拍马屁,“会试之题由主考官定,主考官又是由陛下定,如今陛下静养,殿下监国,出一道会试题,不违礼制,有何不可?”

“好。”朱厚照也不想给其他人辩驳的机会了,赶紧认了下来,“那本宫就来出一道策论题。李东阳、戴珊,你们二位留下,其他人便各自忙去吧。”

“是!”

出题的这个机会还是很重要的。

某种程度上反应的是朝廷的施政风向。

他仔细想了想,“两位先生,依本宫的意思,不如就论一论法的变与不变吧。”

所谓法,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法。从朱厚照的角度来说,国家有些东西他是要变的。但是大的道德环境一般是不要变的,像王安石变法很多时候就是反面例子。

这样的话,他就有必要去晃一晃这个固有观念。

李东阳听太子之言,随即要来纸笔,他心中已有念头,念头一起便落笔为字:

【王者与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轲、荀卿,皆大儒也。一谓法先王,一谓法后王,何相左欤?我国家之法,鸿纤具备,于古鲜俪矣。然亦有在前代则为敝法,在熙朝则为善制者,岂行之固有道欤?虽然至于今且敝矣,宜有更张否欤?或者谓患不综核耳……夫欲综核则情伪有不可穷;更张则善制有不必变。诚不知所宜从也。】

“殿下,这样可否?”

朱厚照一看,字体漂亮又契合他的意思,心中对李东阳的印象改观了一点点,“是!就这么出!”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变化从这里开始

几位尚书从东宫出来后心思各异。

似韩文这样有些道德水准的,对于太子今日提的要求倒有几分振奋之感,他话也不愿多说,冲着各位同僚行礼告别:“户部为天下钱粮之所在,在下这就回部里署理部务了。”

刘健也有任务,“好。等王威宁抵京,贯道你再来内阁。整军之事,我们几人怎么也要给殿下一个交代。”

“是,理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