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还请上吏宽谅。”

扶苏道:“无妨,只是作为辅证。”

翟尤沉思了一下,开始讲了起来,道:“当年非子先祖为周穆王赏赐,封到了秦亭,当时的秦亭跟现在不同,四周遍及了戎狄,在我翟氏的口口相传中,当时天下的戎狄,主要是赤狄、白狄、长狄,戎则是山戎、北戎、西戎。”

“不过跟世人知晓的不同。”

“戎狄其实都是华夏近亲,也都是炎黄之后。”

“其中还有不少姬姓戎人。”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戎狄,主要是商周两代都定鼎中原,而这些部族因地处边缘而文化落后,语言风俗也与周室不尽相同,加之他们不愿意臣服于周王室的统治,所以被占据中原的周人,视作不服王化的野蛮人。”

“在商时,这些野蛮人称为方。”

“周时为戎狄。”

“而在周孝王时,非子先祖被封到了秦亭。”

“享有诸侯之实,但并无诸侯之名。”

“不过当时秦人地位低下,即便勤勤恳恳的为周王室效力,也始终不为周王室正视,在一些场合更是会直呼秦人为‘秦夷’。”

“而且那时总有秦人被西周的贵族抓去当奴隶服役。”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秦人一直在周人跟戎狄的夹击中艰难求生,不过在周厉王时期,秦人便渐渐获得了正视。”

翟尤说的很简略。

他对很多事情也知之甚浅。

嵇恒在听了一阵后,翻开一份竹简,补充道:“周厉王继位后,并没有遵循旧历,启用世为卿士的旧贵族,而是任用了在经济和军事上有所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当时周王室国势日渐衰弱,荣夷公为挽救周王室的经济,便采取了山林湖泽为王室专利的措施。”

“最终此法致使民怨沸腾。”

“周厉王还在舆论上采取了高压政策。”

“凡是诽谤天子的人都会遭到刑杀,而后世闻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便出自此事。”

翟尤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

“在这条命令颁布几年后,周人就手持棍棒围困王宫,叫嚣要攻杀周厉王。”

说到这。

翟尤不禁笑了笑,说道:“吊诡的是,在这时周厉王还命令臣下领兵护卫,却被那些将领直接回怼,‘大王,我们寓兵于国人,国人即兵,兵即国人,国人皆暴动,大王又能调集谁呢?’”

“因而周厉王只能带着亲信逃离国都。”

“最终客死他乡。”

嵇恒将一份竹简合上,摇了摇头道:“周厉王或许是有不道之处,但从你口中所述,以及一些竹简上的记载来看,我认为就这么认定周厉王是昏庸之君有些偏颇。”

“当时史书多为专职的贵族记载。”

“而周厉王的所为,明显跟旧贵族相悖,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史笔所载不能尽信。”

“周厉王的一些举措是值得肯定的。”

“他或许是一位想有作为的君主,甚至的确做到了一些作为,不然当时国力强悍的楚王熊渠,断不会因为惧怕周厉王的征伐而自去王号。”

“因而对于周厉王的评价,不当只从中原的史书,还要结合蛮夷戎狄的看法。”

翟尤眉头微皱。

他却没想到嵇恒会为昏君说话。

不过他也并未反驳,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任由嵇恒将这些话记下,只是在细想了一番后,似想到了什么,嘀咕道:“这位上吏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当今大秦推行的‘官山海’及前段时间的‘焚书坑方士’,跟周厉王所为,未尝没有几分相似。”

翟尤的声音并不大。

但在寂静的亭长室,却让人听得分明。

扶苏等公子脸色微变。

嵇恒抬起头,缓缓看了翟尤一眼,又看了几眼脸色铁青的诸公子,淡淡道:“两者某种程度而言,的确有相似之处,不过周厉王的举措更为激烈,他几乎将所有的旧贵族及周人都给得罪了,因而注定会失败。”

“我们这次前来,就是要记下这些。”

“以便后世以史为戒。”

听到嵇恒的话,扶苏等人面色稍缓。

但依旧面色清冷。

唯有扶苏深深的看了嵇恒一眼。

他想到了嵇恒之前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是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阐述,对比周厉王的改革,以及大秦相关的改革,未尝不是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不过嵇恒吸取了经验。

这才没让大秦重蹈周厉王的覆辙。

嵇恒缓缓道:“从相关史书来看,秦人因周兴而衰,也因周衰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