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有喜有忧(2 / 2)

朱序带着河西鲜卑从陇山一路上轻装上阵,急行军不仅没有准备多少粮食,就连弓矢也没携带多少。

根据朱序的汇报,河西鲜卑人均只有两张骑弓,二十支箭。骑弓勉勉强强有个替换,可是区区二十支箭,哪能够用。

梁军的弓弩兵虽然仅有一万人,可弓矢、弩矢相加,不下百万。

只不过,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后勤跟上,便是箭矢的补充。

朱序带着河西鲜卑轻兵疾进,不仅没有携带多少粮食,弓矢也没准备太多,河西鲜卑人均只有一张弓,二十支箭。

也就是说,三万鲜卑弓骑兵,却只有六十万支箭,并且没有可供替换的弓弦,这显然是不够的。

桓熙参考《太白阴经》制定的战兵装备制度,其中有一条明文规定,一张弓,需得配有三条弦,弦断以后,随时可以换上新弦。

一名弓弩手,更是配以箭矢百支,如今梁军有弓弩手一万人,营中存放了一百万支弓矢、弩箭。

看似很多,但也只是满足了弓弩手的需求。

要想完全发挥河西鲜卑的实力,桓熙还得往桓温身上想些办法。

至于关西,桓熙是指望不上了,且不说时间上是否来得及,王猛还得为河套的五万步骑配备甲仗,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洛阳当然是不缺少步弓与箭矢的,桓温既然不能常驻洛阳,也无法在洛阳布置重兵,自然得为桓豁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箭矢。

毕竟弓箭可是守城的利器,哪怕桓温没有统率三万步骑北上,洛阳城里依旧储备了大量的弓矢,

‘反正老桓头止步于洛阳,不肯渡河,弓矢存放在洛阳也是浪费,不如送来河东,供我取用。’

桓熙这般想着,立即唤来纸笔,当场为桓温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对着父亲嘘寒问暖,临了才道出目的。

“不过是借些弓矢罢了,今后再还上便是。”

桓熙自言自语地嘟囔道。

将信封以火漆封口,桓熙交给了周琼,叮嘱道:

“事关重大,一定要亲手交给楚公。”

周琼领命告退,随即带着十余名骑卒,策马西行。

为了安全考虑,自然不能径直南下,需得西行至解县,绕过盐池,而后南下翻越中条山脉,经由风陵渡口渡过黄河,而后从弘农郡东出前往洛阳。

正当周琼离开梁军大营的时候,北方,雁门关外,邓遐带着百保鲜卑大张旗鼓的北上,不加掩饰的表露出进攻代国之意。

实际上,谢艾让邓遐进攻代国,并不在乎能有多少缴获,关键是要让雁门关内的代国步骑知道后方有了危险,逼得他紧急回援,不敢南下。

如果邓遐选择悄摸北上,不惊动雁门关内的敌人。

而代国步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苻坚带着南下,投入到河东郡的战场,一旦使桓熙在南线的战事受挫,哪怕邓遐洗劫了盛乐城,也不能弥补过失。

毕竟代军一旦南下,苻坚在邓遐入侵代国以后,封锁消息,南下的五万代国步骑很难收到风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