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巴洛圣的艺术人生(2 / 2)

但是要让人变出来等价值的黄金白银,那也确实强人所难。

这个世界上每天到处都是大宗交易,如果换算出来,而且能够让黄金随着交易转移的话,足够全球黄金储备一刻不停地在天上飞永不落地。

所以还是回到那个问题,纸币不具有可信度,黄金没有办法快速移动。

在这样两难的纠缠中,高价值的艺术品应运而生。

说到底,它们也还是纸或者石头,但是似乎只要蒙上了艺术这一张皮,讲上一个好的故事,它的价值就好似股票一样火箭上升了。

再用黄金赋予艺术品价值,由艺术品和纸币挂钩作为担保,最终大宗金钱就流通了。

“事实上,你可以将艺术品看作是没有交易所的股票,或者说拍卖行和画廊就是股票交易所。

上市企业需要讲一个好故事,这样他们的股票才能值钱。

好的艺术品同样需要讲一个好的故事,这样它们才能值钱。

两颗同样大小,产地相同,采集师傅相同,切割师傅相同的钻石,前者的拥有者每每离奇死亡,后者的拥有者寂寂无名。

那么肯定是前者的价值更大,后者甚至要以前者的同胞兄弟的名义,才能卖得上价。

其实不过是两颗碳石而已,但是因为上面的故事,使得它们被赋予了虚假的价值。”

夏洛克的原话回荡在周余臣的心里,让他对巴洛圣有了一丝更深层次的了解。

是了,艺术品是需要包装的,艺术家是需要讲故事的。

不会讲故事的,那不是艺术家,而是匠师。

就算画技高到可以一比一完全模拟纸钞的纹路,就差搞到无酸纸和变色油墨又怎样?

哪怕真的让他画出了钞票又怎样?不会讲故事的,永远都只是一个匠师。

巴洛圣当然不会甘心当一个匠师,他早年在欧洲求学的时候困顿不堪,彼时还是现实主义的天下,和他画得一样精细的人犹如过江之鲫。

等他从明帝国悟道回来,成为了抽象派画家以后,更是不甘心自己被人仅仅称作画画的。

他渴望自己的画作被别人看到,他渴望自己的画作除了艺术属性以外,还能具有金融属性。

他渴望变得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一般,数百年后的美术教科书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所以他也参与了艺术包装,或者说当时每一个画廊都深谙艺术包装。

要想画作卖得出去,没有故事是不行的。

在当时画廊的操作下,二十多岁的巴洛圣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着属于自己的自传。

这些自传里,不仅会介绍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以及自己在艺术上的进步,有时也会分享一下自己在明帝国留学时期的艺术见闻。

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在欧洲还算是非常神秘的,许多人还真的购买了巴洛圣的自传,想从一个美术留学生的视角去了解明帝国的艺术。

也让巴洛圣的画卖出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