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应家人眼中的边关(1 / 2)

这书生明显意有所指,其他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应知非身上。

应知非瞥了宋文舟一眼,两人心照不宣。

“还真让话痨猜中了。”他对宋文舟更满意了。

这一出双簧,果然是想乘借大势,利用围观之人,给他扣一个“自导自演”的帽子。

而这种事,从来都是解释不清的。

好在宋文舟先发制人,使了一招地图炮,把在场之人悉数打成一派,不分远近亲疏。

这一手奇计,倒逼他们“自证清白”的同时,也使众人留了几分心眼,令他们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好戏,生出了些许警惕和怀疑。

否则,这个浅显的计,可能真就成功了。

回到眼下,无论围观群众怎么想,至少表面上,没有多少人贸然下场。

“你觉得,是谁……”有学子轻轻一撞身边人,神情莫测。

他身旁的人摇了摇头,显然是认为,此刻就下结论,为时尚早。

除却真正的路人,也有浑水摸鱼之辈。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挣扎,试图将话题带到应知非身上。

只可惜,收效甚微。

应知非冷眼旁观,特意多听了一段时间,任周围的学子交口议论,也等混在其中的有心人将戏做足。

吃瓜群众,往往比正主更着急。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会自行补全故事的脉络和细节,而且,往往比事实更精彩。

应知非深谙这个道理,耐心非常足。

他看见众人的质疑越来越深。

也看见任平的脸色越来越沉,与他那定力平平的大师兄一样。

果然是师兄弟啊。应知非愉快地送上一道轻笑,对任平的脸色表示满意。

任平眼珠鼓了鼓。

人声鼎沸,众说纷纭,但议论总有平息的时候。

应知非始终不作回应,他们反倒待不住了。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看戏的心,主动上前两步。

“说到横武关,我等之中,当数应大郎最为熟悉。就请应大郎与诸位同窗说上一说?”

没等应知非回应,他迅速问道:“方才那位学兄所言,究竟是不是实情?”

霎时,宋文舟脸上浮起关切,迟疑地唤道:“未明……”

他还主动上前,拍了拍应知非的肩,借着对视的机会,给应知非使了一个眼色。

应知非心领神会,立刻换上一副伤怀的姿态,眼中有悲伤、也有怀念。

几度启齿皆无言,半晌,应知非默然一叹。

议论声再度传来,然而这一次,针对的却是那一位“冒冒失失”的学子。

“这,岂不就如伤口撒盐……”

“是啊,谁还没有个伤心事……”

周围一片嘀嘀咕咕,声音不大,却足以被人听清。

那学子脸色发红,满面惭愧。毕竟是读书人,要脸。

应知非观察入微,又不曾放松戒备。捕捉到任平脸上一闪而逝的狠厉,他了然地挑起眉。

“罢了。”

区区两个字,意味深长。

不等旁人细想,应知非挺起胸膛,干脆利落地说:“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先。诸位兄台着眼八方,忧心家国,应知非敬佩。”

他以目光扫过周围,一瞬间敛尽悲怀,神色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