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24小时便利店(2 / 2)

要不是大学出来去从政,没有去下海经商。

说不得他周正一出来就是富二代,啥都不用奋斗,都能潇洒活一辈子的那种。

“这活靠谱不?可不敢赔了。”

三叔还是有些谨慎,虽说往里面投的钱少,可就他们家这样的环境,光是拿出一个开小卖店的钱,估计都够呛。

“叔,这你完全不用担心。”

想起后世风靡全球的24小时便利店运营模式,他就很有信心。

虽说到了那个时候。

这种类型的便利店竞争会非常激烈,可现在,在整个内地,它可还是个新鲜事物。

“再说了,咱开的也不是一般的便利店啊。”

周正小小的卖了个关子,又看到老爹眼角的那抺寒光。

咳嗽了一下:“呃,我是觉得,咱们可以在县城搞个24小时便利店。”

“24小时便利店?那是个什么店,一天24小时都卖东西?”

老爹有些疑惑的看着他,虽说他眼界不浅,年轻的时候也曾去外地求过学。

可这24小时便利店的概念,也就是90年代末才进入国内的。

他在这穷乡僻壤的陵山县,一待就是十几年,消息自然就闭塞的多。

而且这个24小时的概念,在这个时候,也就只是在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进行试点。

能够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才会大范围的推广开来。

至于担心这小小的陵山县,消费水平没有办法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这个概念做不长久,那也是不用心急。

或许一窝蜂的概念店进来,确实会直接将陵山县的消费市场搞得崩溃。

但要是从县城内“开花”,这种顾虑就能小很多。

接着,周正喝了口茶,开始详细的讲解这个概念的运营模式,以及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这也是讲给老爹听的,三叔毕竟是没读过什么书,接触的范围还是太窄了。

……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了,而且,这种便利店的启动资金,比一般的商店还要低。从严格方面来讲,也只是算作对超市的一个补充。”

周立民知道超市,他以前在古都市求学时,也见识过百花齐放的小型超市。

自然,也听说过世界上最大的超市沃尔玛。

两千年前后,这个囊括了两个世纪的交替岁月里,有太多超前的思想,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平时只是售卖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小件物品?”

周正点了点头,心说咱就算是想来波大的,也没条件去搞呀。

“没错。我们这个概念的优势,主打的就是及时性消费、小容量,还有顾客的急需性。”

他一边分析并回忆着,心里也在琢磨,便利店模式以后的发展方向。

“那照你的意思,租的房子也不用太大了?”

“对,30平米左右就差不多。不过这地段很重要,一定要在县城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我的建议是,一中那边的位置,位于县城中心,旁边还能挨上学生。”

还有句话他没敢说,那超越网吧的人流量,也不是个小数目。

两人来会商议着,基本上情况已经敲定。

这个时候一旁沉默不言的三叔,却忽然冒出了一句:“要是有人抄咱们,那怎么办?”

“这……”

老爹转头看向周正,眼中也有些迟疑。

毕竟这种模式,要是真的想模仿下来,估计也很方便。

“这事儿咱们没办法,再说人家也不算抄。毕竟这个概念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周正笑着说话,脑子里却冒出了一连串的规划。

这个时间段里,估计就连国外的便利店经营模式,都没有达到最成熟的阶段。

可他的脑子里,那可是拥有无数个企业,在这个行业趟出来的路。

比如,后世很多大型的便利店,如百里沉、713之类的,他们除了走连锁的路子之外,还真正将便利的属性扩展开来。

他们把旗下很多便利店,都塑造成了社区服务中心。

秉承着为顾客提供多层次服务方式的想法,不断在增加行业的竞争力。

像什么代定机票、飞机票,提供打印传真服务之类的,那都是小意思。

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去跑腿或客串一把男朋友,倒也能够实现。

简而言之,他觉得后世的便利店,在极具考验服务行业的水平下,确实能和海底捞的服务水平相媲美。

“不过,他们就算是模仿,那也只是照猫画虎。咱们这种运营模式的核心点,没有个一两年的运营,他们压根就看不懂。”

周正很自信。

况且,他其实还没有说完。

光是为了这个便利店项目,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盘算。

周正心很大,有时候他也会想,要是再过上个若干年,他能搞出一个全球连锁的便利店。

甚至是堪比沃尔玛的大型购物超级市场,那得是何等的威风?

尤其是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去赚外国人的钱,让属于中国的购物超市,在全世界遍地开花。

想想,这简直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重大事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