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咸阳被破 韩王骄纵(1 / 2)

魏嗣没有直接回答梓涟提问,而是反问了一句:

“夫人,您觉得我们大魏更希望谁能取得胜利呢?”

梓涟面带笑意。

“韩国,都知道是我们大魏的唇齿之邦,经过这几年休养生息,已经有重振之势了,不然其也不会去主动伐秦,我们大魏国自然是不希望看着韩国再次强大的!”

“而秦国与我大魏有句话可以形容,魏强则秦弱,秦强则魏必衰,而现在南方能制衡秦国的楚国已经不复当年了,若秦打败韩国,重新强大起来后,那我魏国将会是其最大阻碍,所以我们大魏同样也不希望秦国能再次崛起。”

“其实小君我也无法预料,两国谁取胜,才会对我大魏国更有利。”

魏嗣笑了一下:

“夫人,见解还是不错的啊!”

“不过依现在形势,楚国似乎已经在暗中帮助韩国了,寡人担心,这场战役不出多久,秦国将是必败无疑,最终可能导致亡国啊!”

梓涟便问:

“夫君,既然您担心秦国被韩国和楚国灭亡,导致韩国崛起,那您有何打算呢?难道我们大魏又要出兵了吗?”

魏嗣摇了摇头。

“我们大魏现在还尚需休养生息一阵,况且寡人更想先去解决陶地之事,毕竟最近又听闻到陶朱公似乎在煽动陶地百姓,想脱离我大魏,去投奔齐国呢!”

梓涟见夫君魏嗣被诸事搞得忧心忡忡,便过来亲自给其捶背,安慰着:

“夫君,我知道这陶朱公现在已经是您的一块心病了,明知道其心怀异心,还除不得,真是难为夫君您了!”

魏嗣叹了口气。

“可不是吗?除了它,那整个陶地以后恐怕就不再是天下间最富有的地方了,而且我大魏国库收入定然会大打折扣,导致日后统一道路愈加困难,留着他,总担心他有一日会携带陶地全部财富投靠齐国,那齐国以后必将成为我大魏最强大的敌人了。”

梓涟继续说道。

“小君我也知道,国君您之前一番苦心,想要培养陶朱公的儿子范痤把其取代掉,但是依现在形势也是来不及的了。”

“不过小君听闻陶朱公不仅贪恋宝物,更是一好銫之徒,既然这样,国君您不如投其所好,干脆为其选几位美女赏赐过去,然后顺便再寻些值钱的宝物,给陶朱公送去,然后许诺其不会追究(随侯珠)之事,好让其暂且不会有背叛我大魏的异心,不就行了吗?”

魏嗣有些生气。

“可是(随侯珠)乃寡人大魏之国宝,被这陶朱公窃到手了,还让寡人亲口答应赏赐给他,这置寡人堂堂一大魏国君的颜面于何地啊?”

梓涟还是苦口婆心安慰着。

“夫君啊,您也知道您是堂堂一国之君,但是一国之君必须也得能屈能伸嘛?就是周文王为了周室江山,当年可是忍辱负重把姜太公当父亲一样伺候呢,而您的志向是一统天下,暂时忍耐忍耐这陶朱公又算得了什么呢?”

魏嗣苦笑着说了句。

“这陶朱公能跟姜太公比吗?”

梓涟回了句:

“陶朱公拥有着我们大魏最需要的财富,姜太公拥有帮助周文王一统天下的不世之才,这又有何区别呢?”

“况且这陶朱公之事,若是处理不当,真让其投靠了齐国,那可不夫君您想看到的啊!”

魏嗣静下来想了想。

“也是,好吧,既然这样,等秦韩战事明了后,寡人就去一趟陶地,亲自礼待这陶朱公一番。”

秦国蓝田。

韩国由于得到了楚国从秦国劫来的粮草,瞬间军心大振,开始主动对秦国再次发起了攻击。

而反观秦国得知巴蜀粮草被楚军截获,交给韩国后,整个士气都开始低落了起来,毕竟秦国就是想靠这批巴蜀粮草拖垮韩军的,结果却被韩军得到了。

秦王此时在新落成的咸阳大殿内,气的把里面新布置的物件几乎全部砸到地上。

“好…好……好你个楚国,你个无耻的楚国,居然趁这个时候来劫我秦国的粮食,你们楚国这群畜牲…畜牲啊!”

这时樗里疾赶紧跑来扶住秦王,安慰了起来。

“国君啊,您别这样…别这样,我们虽然丢了粮草,但是还不至于到走投无路之地啊,为今之计是赶紧想办法,怎么才能抵抗的了韩军呢!”

秦王冷冷一笑。

”抵抗韩军?寡人现在拿什么去抵抗韩军?粮草…粮草被抢了,现在我秦军士气低落,迟早这咸阳也会再次陷落于韩军之手的。”

突然这时有一士兵急匆匆闯了进来。

“国君…国君……国君啊,现在韩军已破蓝田,现在正朝咸阳奔来,已经快到达渭水南岸了,左丞相甘茂将军让小的来通知国君您,请您和右丞相樗里疾将军,带领宗室人等,立刻撤回雍城啊!”

秦王拿起了一旁长剑,拔了出来。

“咸阳乃寡人秦国之根基,我秦国数代国君皆立国于此,寡人才刚兴建完毕,怎能再次舍弃呢?我赢荡必要誓死守卫这咸阳城。”

樗里疾示意了一下一旁的孟说、乌获等人。

“你们还在这干什么,还不赶紧护送国君去往雍城?”

纵使秦王再大力气,不愿离开,但还是被孟说、乌获这群大力士一起抬走了。

随着秦王的逃离,咸阳三日之内就被韩军攻破了,韩王更是兴高采烈的在秦宫大殿内举行起了庆贺。

首先开始的便是一场受俘仪式。

这时首先进来的是一群秦宫中未来的及逃走的妃嫔们和宫女们。

看到这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后,韩王顿时銫心大起,命人强行把这些女子们衣物全部除去后,自己挑了两个秦王之妃,当众在大殿中,对其姧霪了起来,搞得殿中的韩军将领们都不敢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