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议伐楚 魏嗣得喜事(1 / 2)

魏嗣便借机询问了一番韩王这“随侯珠”来历,因为魏嗣可是听说过“随侯珠”与“和氏璧”皆乃楚传国之宝,这“随侯珠”又怎会轻易到了韩国王宫呢。

只听韩王叙说了起来。

原来随侯珠与和氏璧本就一直深藏在楚国深宫内,为楚国历代楚王的传国至宝。

可是到了春秋末年,楚昭王继位,伍子胥引吴兵入郢,当时楚昭王仓促逃离郢都,只带走了和氏璧,而却遗下了“随侯珠”。

这“随侯珠”自然被伍子胥所得了,于是伍子胥想借郑国做中间人,与当时最为强大的晋国交好,便把此“随侯珠”赠给了郑国。

而郑国在位乃是郑献公,虽然郑国刚刚经历子产改革,但是子产还是改变不了郑国国力衰弱的现实,只能继续维持在晋、楚等大国之间苟活了,自然也不敢把“随侯珠”留下来,得罪楚国了。

郑献公经过与正卿子太叔的一番商议后,决定把“随侯珠”献给了在晋国执政近三十年,已经告老还乡的韩宣子韩起了。

这韩起十分聪明,把持晋国朝政之时,不像其它人一样居功自傲,蛮横强硬,而是显得十分谦卑礼让,最后退隐时,更是大公无私的把正卿之位让给了同为晋国六卿的赵武,而没有让自己儿子继承,所以韩宣子在晋国威望自然更重了。

但是这韩宣子虽然表面如此完美,但是其实却是一个十分贪财之人,更是爱搜集天下间各类奇珍异宝,所以其退隐之时,从都城绛往其封地韩原方向运送宝物的车队延绵了数里之多。

郑献公与子太叔正是因为知道这韩宣子贪财,才把此楚国重宝“随侯珠”献给它的。

所以“随侯珠”自此入了韩氏家中,因为晋国强势,楚国在吴国进犯下,又差点遭遇到了亡国,所以楚昭王回郢复位后,也不敢再向韩宣子索要“随侯珠”了。

魏嗣听完韩王这叙说后,才明白了“随侯珠”为何会在韩国宫中之事了,便问了句:

“难道当今楚王也不知道随侯珠藏在贵国吗?”

韩王回着:

“这寡人就不知道了,反正`随侯珠`早已是我们韩国重宝,魏王您尽可放心收下,若楚国来问,只需回复我韩国献予魏王您之物便是。”

秦王在一旁说了句:

“是啊,如今我们正是要邀请魏王您一同讨伐楚国的,魏王您就别再如此犹豫了,这`随侯珠`本就不属于楚国,而是始于随国。”

魏嗣把眼光转到了秦王身上:

“秦王,既然您与韩王这次约我们魏国伐楚,韩王都愿意献出`随侯珠`嫁其女予寡人以示其诚意,不知道贵国又能拿出何等诚意来给我们魏国呢?”

秦王回着:

“我们秦国诚意,寡人也已经想好了,毕竟寡人之女早已经嫁予魏王您了,而这次就只能把寡人的爱子赢稷送往贵国大梁了,顺便赠予贵国百车伐楚之粮,虽然粮食是少了一些,不知魏王您可否对此满意呢?”

魏嗣轻轻一笑:

“秦王未免对于寡人的大魏太过敷衍了吧?一个不受宠的庶子和一百车粮食就想使得我们魏国与楚国再次兵戈交锋吗?难道秦王您不知道寡人之前与齐相、楚相可是在襄陵相会国的?”

秦王解释着:

“魏王,看来您定然是误会于我们秦国了,这赢稷可是寡人除了赢荡外,最钟爱的一子了,虽然年纪小,但是却有一个心愿,就是去魏王您的大梁游玩一番。而无法为贵国提供更多粮食也是因为巴蜀粮草尚未运出,所以只要巴蜀粮草再次运抵咸阳,寡人一定会把这批粮食分予贵国一半的。”

魏嗣便说道:

“这粮食我们魏国如今倒是不太缺了,不过我们魏国更喜欢来大梁做客的是赢荡公子,而非那赢稷,秦王您应该也知道,这赢荡公子之母家本就我魏氏之女,而如今赢荡公子更是娶了寡人之女为妻,与寡人更是亲上加亲了,所以秦王您是否可以考虑一番?”

秦王有些犹豫了:

“这……这……!”

一旁韩王赶紧过来对魏嗣说道:

“魏王,希望您能理解秦王,毕竟秦王现在与本王一般,都已是年事已高,最怕身边没有最亲近的人陪伴了。”

魏嗣便马上说了句:

“可是你们韩国太子不也尚在秦国吗?韩王您年纪可比秦王长了不少,您才是最需要太子韩仓回来陪伴的吧?”

韩王自然心里也是希望秦国放回自己因为上次韩国惨败于秦,而不得已送到秦国去的儿子韩仓了,所以也没有回魏王话,而是把眼光转到了秦王身上。

秦王哪里不知道韩王与魏王心思呢,自己让韩太子在秦为质也是为了控制韩国了,而魏王要自己把太子荡送往也是一样的心思,而魏王这突然提及韩太子仓,更是高明,不仅为韩国讨了人情,还使得自己这秦王有些无法下台了,便笑着说道:

“这就容易了嘛,这次寡人回咸阳后,立刻就恭送韩仓公子归国,然后再满足小儿赢稷游玩大梁的心意,不知道魏王您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