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学院(无限) 第31节(1 / 2)

因此处僻静,这样的吱呀声也是格外吵闹,陷入草坪中的人动了动耳朵。

他的手心发出幽幽的光,手机的虚影被草丛遮挡着。

“叮叮叮。”

来电的声音伴随着震动响起来,远处木桥的嘎吱声戛然而止,季星海睁开双眸,眼中哪有一丝睡意?

现实世界。

“文件已经过来了,目前还没有发现海域有明显变化。不过几处浅海测试点和深海测试点会以一天三次的频率向这里传送测试水样和观测报告。”

“所有净水树的位置都已经确定,并且被保护起来。当地树当地用,净化好的水将作为天然饮用水回归千门万户。”

“z省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样品测试数据已经出来,已经达到甚至弱于轻污染水平,也就是说……z省百姓可以从地下基地搬出来了。”

说到最后,助理的声音有些颤抖乃至哽咽。

她就是z省人。

重污染区意味着‘人类无法生存’,当地百姓要么背井离乡,要么进入地下基地过着资源短缺暗无天日的生活。

z省就存在这样十几个地下基地,他们用人造太阳照明,用肉眼3d技术描绘天空和远方的青山,呼吸循环过滤的空气,饮用过滤水,食用人造食物,极尽可能的在地底生存下去。

地下城已经在努力伪装正常世界,但他们老百姓的身体和精神依旧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脆弱的人早在第一时间被无情淘汰,现在活着的都是拥有顽强生存意志的人。

然而一年复一年已经三年,三年里z省几乎没有新生儿出现。看不到未来,他们不愿孩子生出来受苦,只能自己撑着,却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现在,z省百姓可以回家了!

而一个重污染省得到高级净化的意义远不止此,人员的回归,大自然的治愈,经济的复苏……还有为所有还困在地下基地的人点燃的希望。

短时间内或许只有z省人直接受益,但时间长了就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进而影响周边省市乃至全国。

“海洋生态球,高级净化,净化树……以往的第一强礼包里没有出现过这样‘偏爱’的奖励。”指挥部的人也在分析研究这一次的不同。

“是因为这一次的冠军和其他十强的差距太大了,所以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一个大礼包?饥饿学院本身也受着规则的限制。”

“不排除这个可能。”

从惠及全国的‘饕餮食经’开始,季星海就在一路创造新的记录。就这一次考试,他为九州带来了多少好东西?如果每个冠军都能做到这种程度,九州现在早就恢复至少七八成大灾难前的生活水平。

可明显不行啊,别说三个奖励中最神秘也最珍贵的海洋生态球,就是高级净化,也没哪个冠军抽到过。以往的奖励还是以‘净水树’这类珍稀资源为主。

“听说上面临时开会决定授予季星海一等功勋章,并且还有许多特殊奖励。”

“那都是出来之后的事。对了,上头商量好了什么时候和季星海联系吗?还有关于谈话的内容,有没有什么要求?季星海的父母会出现吗?”

“已有人负责这件事并且发出通话邀请。”部长看看时间,“估计就是现在。”

第31章

“喂?”

季星海拿着手机,手机里亮着‘通话中’三个字,联系人为‘九州’。

是来自外界的通讯,但他的视线没有停留,它穿过随风飘扬的柳枝,和那木桥上模模糊糊的影子对视。

比起外界的声音,他对这位‘客人’更感兴趣。

风带来奇异的香气,好像夏日的清晨坐在花木成畦的庭院里,挂绳上洗干净的白衬衫被微风吹动着,他一边在铺着凉席的摇椅上轻轻晃着,一边嗅着风中花木香气中混着的洁净清爽的皂香。

那明明不是食物的香气,他却觉得饿了。

“你好啊,来自你的礼物我们九州已经收到了,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感激你也非常喜欢你。”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爽朗的中老年男性的声音,威严里带着点亲切,顺便打断了季星海的思绪。

季星海还是看着远处,内心世界波澜不兴。

是这个世界这个身体所属的政府联系他,但他并不擅长和政客打交道,这些人的脑子比线团还要绕,每次都要猜,会死一堆脑细胞。

他们联系他是为了什么呢?

季星海想着几种可能,皱了下眉,继而露出有些恶劣的笑:这个世界的政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想要控制他,只怕是要失望的。

他一边想着一边随手拿取地上落叶,手一松,树叶就飞走了。

“不知道我们要怎么称呼你呢?”

嗯?

已经发现不对了?也是,他没有原主的记忆,也没想过去掩盖,是人都能看出不对。

“就叫我季星海吧。”他笑眯眯地说。

“好,季先生。”那头的声音从善如流道,“季先生和我们九州正如镜子两端,一荣俱荣,一损同损。所以,无论季先生想知道什么,这里言无不尽。”

“你们一下就接受这个事实了呢。”

季星海的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卷着刘海,声音里似乎带笑,眼睛里却很冷漠。发现内核换了人,却可以直接接受,是因为他可以带来的利益更高吗?

权衡利弊的时候,情感这种东西总是显得那么无关紧要。

“关于这件事,我们目前还无法推测为什么会发生。学员季星海之前因为意外成为植物人已有几年,理论上他不应该成为学员,但现在他却被选中了,并且出现了季先生。

“究竟是季星海学员被选中,导致季先生出现。还是季先生意外出现,所以被选中成为学员,尚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