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水的小型文?物?,还可以采取淡盐水浸泡,不断稀释水中盐度的方法加以保护,但对于60米长、重达1600吨的致远舰,想要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更何况,如今的致远舰七零八落,很多关键部件都散落在海底各处,还不能完全知道对于那些碎片对于整体骨架来讲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再考虑到水压、水流等等因素则更是?复杂,根本无法确保将致远舰整体打捞之后它?还能保持如此形态。
但无论如何,对致远舰和经远舰的发现?都是?水下?考古,乃至整个考古界举足轻重的事。
因为想要获得当年?有关甲午战争,尤其是?黄海海战的史料是?非常困难的事,一来是?因为清朝在甲午海战中战败,之后又经历了数十年?风雨飘摇的岁月,史料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二来,当年?很多关于战争的资料都并不在华国,而是?在欧美和霓虹国。
这?其中有一部分——比如关于船只建造、购买等等信息——是?本身就在欧美,而更大一部分,是?霓虹国作为战争胜利国强行掠走的。
幸好,有一大批民间?学者,从世界各地搜集来了资料,并不计报酬、不惧辛苦地选择和官方的调查机构进行合作。
其中有一位名叫陈悦的民间?学者,就在寻找致远舰的初期提供了多套沉船坐标参考,分别?来自于日本出版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海战史》以及2010年?霓虹国防卫厅公布的明治时代军事档案中的北洋海军军舰坐标等等资料。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资料是?没?法以官方身份和官方渠道获取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如陈悦这?样杰出的民间?学者存在,华国的考古事业绝不会这?么顺利。
而这?次对经远舰和致远舰的考古,也是?民间?研究学者和官方调查团队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回程的路上,楚孑就开始挑选起照片来,今天的光线条件非常好,照片也都不错,几?乎是?张张出片,所以任务也算是?顺利完成了。
只是?海面上风浪依然不止,晕船的感觉再度袭来,而这?次楚孑完全没?绷住,直接吐了个昏天黑地,最后倒在了王船长的床上一直起不来。
直到回到驻地,躺下?之后整个视野里还是?晃晃悠悠的,根本停不下?来。
想到当年?舰上的士兵就要在这?样的情况里训练,楚孑在迷迷糊糊当中,心中对他们的敬意又高了一层。
不过即使是?这?样,在第二天清晨,水哥来问谁要一起回到浙奉662号上的时候,楚孑还是?一个鲤鱼打挺就下?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