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三法连环 风花雪月(2 / 2)

万法无咎 巡山校尉 3025 字 8个月前

干净利落的获胜自然是好;但是如此一来,御孤乘自谓独得造化所钟而成就的独到战法,却必定没有机会施展。此法距离圆满尚差了最后一步,动用之前非得有较长的准备时间不可。除非和对手言明,等候一刻钟再打;否则这一超迈卓绝的战法在最终成形以前,按理说是没有亮相机会的。

现在归无咎二人成功动用了拖延时间的法子,御孤乘绝无不满。

好似天意如此,教他将自己的得意手段从容布施。

御孤乘眸中双瞳似乎清晰可见的又明亮了一分,一头赤发渐渐转黑,额头生出一奇特纹路。

同时,他背后数丈远处,逐渐凝练出一抹绿光虚影。看那虚像之形,似乎是一堵十余丈宽、二三丈高的墙壁。墙壁之上,布满玄奥古字,其意苍莽。虽然只是一道虚影,依旧给人以沉淀无穷岁月的沧桑感。

但有心人却能发现,这一堵墙壁虚影,绝大部分都甚是凝实纯真,唯右下角却有些模糊,以至于整体气象略有不谐。

玉离子匹配《空蕴散神经》剑术的手段为何,御孤乘并未去问。但是对于自己的手段,御孤乘是有着十足信心的。

巫道秘地附近,有一处古残壁。其上记叙一门拳法,名为“殇拳”。乃是上古巫道大能,糅合参悟了武道遗珍而铸成的手段。此拳法在近身搏斗之术中,最是独树一帜。

二人以力相搏,自然是力强者胜。

若二人实力旗鼓相当,那自然会斗上一个平分秋色之结局。古时有豪杰之士,法力神气根骨,皆臻化境,甚至有斗上千日不分胜负的情形。

但是这“殇拳”却别有不同。二人拳力相交,若拳力相当,双方力量并非是就直接化去了;而是聚而不散,炼成一束,各自返施己身。交手双方,难免各自受伤,且短时间内绝难恢复。

“殇拳”共有一十二招。

此处的“招式”,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招式”;而指的是两个功力相当之人,若以“殇拳”对击一十二招,便当同归于尽,双双身亡。以此法与层次相近的对手交战,自然不存在什么千日之战了。

御孤乘却将此法取来,作为“一剑破万法”的匹配手段。

如有深明剑理者知晓此事,定会疑惑,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好配合。

若打的是先用“殇拳”将对手换伤,再使出“一剑破万法”制敌的主意,那也是决然不成的。

诚然剑道之所主,在精神之精纯唯一,御使飞剑,只消神魂法力圆满,并不需要动用肉身之力。但是道法炼到极处,三宝合一。“殇拳”固然只是斗力之术,但你若用“殇拳”之法和敌手拼成两败俱伤,不止是肉身有损,自身精神法力,同样要打了折扣。下一步动用飞剑,同样要受到影响。

以打了折扣的飞剑,迎击对手已遭伤损的肉身,未见得便宜。

此时,便轮到第三种法术出场了——

“巫道十二法”之一的“三分归隅”之术。

巫道中的高明手段,极为凶险。修炼不当,一不留神便是尸骨无存的下场。但是修炼此术之后,纵然遭逢雷劫天降,将你劈得神魂一丝不存,但是却也有可能留下一具完整的肉身来;反之亦然,神魂保留而肉身不存的情形,同样不少。

此法成立之初本在于两大用途:一是讲究奉献己身,在自身面临绝险关口之时,纵然身陨,也会为后人留下一丝遗泽;二来对于某些道术专精之士,神魂或肉身之一不可受一丝伤损,便得以此法将风险转嫁它处。

此术之缺陷亦十分明显。若是本身三宝一齐受伤,一个月便能恢复的伤势,以“三分归隅”之术将其局限于一处,却不免伤势大大加重,甚至需要三个月乃至半年方能恢复。

但是到了御孤乘手中,“三分归隅法”、“殇拳”、“一剑破万法”,三者之间却由此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先动用“殇拳”以伤换伤。

敌手一旦受伤,遍及全体;而我之受伤,却可以“三分归隅法”局限于肉身,无碍乎神意饱满,御使飞剑之术。

接下来我之“一剑破万法”依旧是完美一击,而敌手无论以神通应对,还是以拳力硬拼,皆要大打折扣。

半个时辰将至。

御孤乘神完气足,已然准备就绪。只待那空间凹陷一旦消失,便是他“殇拳”雷霆一击。

此时归无咎习得神通完成,自定中醒来。

凝视着御孤乘身后异相,归无咎目光中忽然露出一丝诧异。

就在“退步均衡”即将消散、御孤乘拳术张弓满弦、作势愈发的一瞬间——

归无咎忽地出言道:“如果所料不错,你这门神通不全,似乎……还差了九十一个字。”

饶是御孤乘心志早已修炼得坚凝如铁,听闻这一句话,脑海之中依旧微微一恍惚。

就在这一瞬间,归无咎、秦梦霖同时动了。

清风徐来,月华盈盈,清泉喷涌,银鱼飞跃。四相依次呈现,却有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端的生动已极。

秦梦霖“清意明心”神通的风月二象,神韵一如往昔。而归无咎的清泉银鱼之象,却与先前略与不同。

那泉水不止是一道汩汩流泉,反而不住地向天喷涌,宛若冰花盛放;而那拟象小剑的细小银鱼,此时其大小竟又缩水了许多,不过指甲大小。翻腾之余,倒更像是点点飞雪。

清意明心与履尘并力,取此四象,这一剑的名称自然便有了——

风花雪月。

虽然这名字略显旖旎,大异于从前之淡泊质直,但依旧是应景合情的不二之选。

论威力,归无咎深信,其必在两卷《空蕴散神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