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道归于朴 前贤法印(1 / 2)

万法无咎 巡山校尉 2694 字 7个月前

这五个字虽非杜念莎亲手所书,只是攫取一点气息自然成形。但是和石壁中先前留下的名字一样,字迹之风采,与本人极贴合,犹如水中照影。即便真个本人亲自执笔,恐怕也未必有这等神韵。

此时杜念莎几如风中柳絮,摇摇晃晃,几乎一阵风就能刮跑二三里远。

尽力稳住几息,杜念莎言道:“所谓天悬道上四十九人之说,乃是前辈先贤,一万五千年来说的顺口了。算上百余年来我们这一代的人物,其实上面至少该是五十一人才是。希望师兄在其中多多努力,最好,超过那人。”

归无咎微笑道:“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师妹且放心,不会让师妹等待太久。”

此时杜念莎再也无力支撑,气息一松,登时双足离地,身躯浮空。然后犹如迎风蒲草愈升愈高,转眼间就没入云层之中。

原来九周半山之中,止步于前七层者,俱是如杜煊礼、庄得功般横抛入海。而第八层、第九层者,却是如杜念莎这样漂浮空中,挪移别处。

归无咎定了定心神。

杜念莎所言“最好超过那人”,自然指的是轩辕怀。

不过归无咎心底很清楚,此事能成否,在人而不在我。

经由和“元元”一战临阵突破,归无咎在道法层次上追赶上来。同时就创造力而言,“天人立地根”的道途和金丹圆满境界的经验更是两大优势。这九周半山之上,是自己的巅峰时刻。

但是这两大优势,和旁人相比固然极为重要,若比试的对象是轩辕怀,那就未必靠得住了。

决定双方高下的关键,在于轩辕怀前世宿慧点醒到哪一步。一种可能是,轩辕怀的八道宿慧止步于“练气驻形”阶段,服务于打好基础;之后“问道长生”路中的重重妙道先暂时封印,由这一世的轩辕怀身体力行,逐步亲自证得。

若是轩辕怀走的这一条路,归无咎在这场比拼中才有胜望。

但如果轩辕怀走的是更霸道的路子,前世直至天尊境界的全部道法经验完全放开,任由攫取;那么归无咎的两大优势简直微不足道。

按理说,第一种办法立意根深,根基更厚,远胜过简单粗暴的第二条路,应当是可能性更高;但是辰阳剑山行事,谁又说得准呢?

转身面对山崖,眼前一层薄薄的红色雾气所阻碍,只依稀可见,雾气之后的山道,坡度甚为陡峭。

归无咎略一调息,一步迈入其中。

在行走于九重匝道中时,归无咎就想过,三十六万年来,数十位天尊大能年轻时层走过的路,会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不过迈过那厚不盈尺的雾气,亲眼所见后,归无咎有些惊讶。

没有想象中的千容万变、怪力乱神,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道。甚至和前九重壁画匝道相比,眼前这条真正的“山道”似乎还要更平凡一些。

所谓“天悬大道”,中间为一条宽约三尺的青石阶梯所分隔。以目力视之,此处距离山巅约莫百丈。阶梯之数,大约在千级上下。

阶梯左右两侧,各有宽约二丈有余的平滑坡道。其中左侧遍布图纹,右侧空空荡荡。大约只相当于将前九层匝道中的“两行书”上下之分,变成左右而已。

山道之中,也绝无前九匝那宛如实质的压迫力。

暗藏的考验,变成一种近乎“心血来潮”的灵感。若是你解不开图中谜题,心中自然会生出一种吉凶之兆,好似冥冥中有谁在你的耳边谆谆劝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大道至简,善哉斯言。

归无咎拾级而上。

山道左侧的图画,幽微简朴,中藏妙道,归无咎也绝不可能如先前一般笔走龙蛇,信手涂鸦即致中和。每过一图,必须仔细审视,再三构思。

眼前第一幅所见之图,乃是一只二尺大小的山雀,正在低头啄食黍米。

归无咎细观一阵,此图乍一看线条甚为粗劣,然而其中暗藏之变化,又尽得道术三味。

壬水在上,虚中藏实;丁火在下,实中有虚。执两用中,各得其宜。乃是一个“形神互化”之象。

其中变化的基础,俱是金丹境以下的基础法门;但是一旦构成一体,于立意可谓至为高明。

归无咎略一思索,拔出“小苒依依”,于右侧空白位置,简简单单勾勒几笔,画出一只葫芦,漂浮在水中。乃是以水木相生之旨,包蕴“以形感气、负气含形”精义。

完美解决了第一道题,往上行走几步。

就在此时,右侧空白石壁,突然显化出金光灿灿两行大字:“八方六合知多少,尽在含元一气中。”

这两行字风骨奇崛,野逸难驯,极有英特迈往之气。其下五字稍小:“藏象盛若愚。”

归无咎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站在“天悬大道”起点处观看,所谓“天尊留名、万世不磨”的遗迹,一个也不曾见着。原来,须等你提升到与之相当的高度,前人遗笔才会显化出来。

待看到这一行文字的作者,归无咎吃了一惊。

盛若愚,正是藏象三祖之本名。

不仅如此,藏象宗近道一步迈出之前,在九宗序列中排名并不靠前。仅有的一段在九宗独领风骚的时代,便是三祖驻世之时。

藏象三祖盛若愚,自入道始,未尝一败。争夺真君之位的法会中,仅出半力,便横扫各宗英杰。